“我真的不知道呀,有話直說好不好?別藏在心裡。”
利智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兩眼淚汪汪的。這樣一來李連杰倒手足無措了。他也陪著坐下來,聲音柔和地說:“什麼事直說好嗎?有覺得沒有做錯什麼呀。”
利智馬上扭過頭,說:“還沒有做錯,跟別的女人這麼親熱還不承認錯!”
李連杰這才知道利智生氣是為了那場親熱戲,嘿嘿地笑了,心想利智又吃醋了,這也好,說明她在乎自己。
見李連杰在一旁笑,利智更加火起,擰了李連杰的大腿一把,厲聲說道:“還笑!”
因為在機場,李連杰痛得不敢說話,他對利智說:“以後我會少拍情感戲了,一定做到讓你滿意。”
見李連杰好言相勸,又向自己作了承諾,利智也就軟了下來,說:“不是不讓你拍情感戲,就是不能太親熱,太親熱我就受不了。”
李連杰答應了利智,從那以後,李連杰總是要求導演儘量減少情感戲。在片場,他對女演員們也總是彬彬有禮,一起合影的時候,他從不將手放在女演員的肩膀上,而是將手插在口袋裡,以示清白。
朋友們笑話他,他無可奈何地說:“沒辦法,我得聽利智的呀!”
而瞭解他的朋友們知道,李連杰怕利智是愛的表現,他心疼利智是出了名的。在街上走著,如果太陽較烈,他馬上會把外套脫下來,為利智擋住陽光。
《冒險王》一片在拍攝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場災難,拍到了一半的時候,片場失火,熊熊大火把所有膠片都燒壞了,程小東導演氣得要發瘋,大罵片場管理人員。末了,又重新補拍,耗費了許多錢。由於趕時間,這部片子有許多硬傷,也有敷衍的跡像。
電影公映後,反響平平。李連杰對這部片子也很不滿意,將他視為人生中一部失敗的電影。十年之後,他在電影頻道推出“李連杰影展”的時候表達了這一觀點。
2006年春,電影頻道在每天的黃金時間將依次播放《赤子威龍》、《太極張三丰》、《精武英雄》、《功夫皇帝方世玉》、《新少林五祖》、《黃飛鴻三獅王爭霸》、《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冒險王》等8部李連杰不同時期作品。
影片播完之後,李連杰在電影頻道點評了這次展播的8部電影,《倚天屠龍記》《冒險王》被李連杰評為“稀裡糊塗電影”。李連杰說:
到2006年,我快拍到30多部電影了,其中有的是精品,也有的為掙錢拍的,特別是1993年,我就像一隻會生金蛋的雞,被香港幾個公司搶來搶去,那一年拍了5部作品,很多時候我只記得化了裝就打,也不知道為什麼。例如《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就是那個時期的作品。拍這部電影我沒有什麼印象,當時天天在片場,屬於稀裡糊塗就拍完的電影。
此外還有1996年的《冒險王》,這部電影可能是名字起得不好,拍到一半時,片場起了大火,所有的膠片全燒了,而且直到現在我也不明白,為什麼導演讓我在片中翻著跟頭、劈著腿開槍。
《冒險王》李連杰多產時期的最後一部作品,從此之後,他每年拍的片子越來越少。
李連杰拍完《冒險王》之後,他想起了久違的徐克,徐克與李連杰分手後,又拍了幾部電影,但一直沒有很大的反響,也是處於很苦悶的狀態中。李連杰覺得,自己只有和他才能擦出火花,兩人再合作一把才能改變當前的狀態。
他在2005年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時說:
徐克是一個天才,他從西方讀書回來,把中西方文化混在一起的思維方法,帶領了幾段的電影潮流。透過這幾次合作,我在他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拍出了很多不錯的作品。
我在香港的輝煌和徐克分不開,在電影上我們可以擦出無限的火花,但在內心裡,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想彼此都不瞭解。
帶著要磨擦出火花的態度,李連杰找到了徐克。兩人在一家酒店見面了,寒喧之後,李連杰問:“徐導,近年來動作片的號召力大不如前,愈來愈少觀眾為動作片而入場,作為武打明星,我要怎麼樣調整自己呢?”
徐克喝了一口啤酒,說:“我自己覺得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香港的功夫片三四十年來經歷了不少階段,但對香港觀眾而言,功夫片蓬勃時,一兩年內一連串看幾十部動作片,一定會感到很膩,他一定會轉換口味,找一些新戲種來看,而新的戲種在一兩年之間便會很多,多了以後,又會返回動作片。在那低沉的一兩年間,搞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