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少年們倒是不分來自何處,都是興致勃勃的跟著教習的命令演練,就算被呵斥也是樂呵呵的。

別人還好,萬曆這邊則是根本沒有相關的經驗,他和李虎頭是錯誤最多的兩個。別的教習不願意去,可李文遠卻不含糊,李虎頭和萬曆皇帝被他一併呵斥怒罵,看得別人都是冷汗直流。

武館的格式之中,操場四周都有木柵和矮牆圍繞,只有西邊是依靠其他人家的房屋牆壁而建,這些家的窗戶直接就能看到校場。

王通開始還糊塗,保密保安,為什麼還有這樣一處,後來才知道,那些房屋的主人也早就搬遷離開,現在是東廠的護衛們呆的地方,隨時監控著。

不過此時在這窗子後面的人卻不是東廠的番子,而是幾個穿著紅袍的官員,其中一人白髮蒼蒼,臉色憔悴,看向外面的時候,不時的還咳嗽兩聲。

人儘管虛弱,可這個白髮官員的精神卻極好,邊看邊評論道:“的確不錯,當年在臺州的時候,練了一個月的兵馬也走不出這個規矩模樣。這些兒郎將來都是大明的良將種子啊!”

八十三

大明官服規矩,高品為紅袍,在這屋中冒著寒冷看少年們演練的幾名官員,地位想來不低。

“譚大人,您身子不好,這裡寒風陣陣的,還是先回去歇歇吧!”

在那白髮官員身後一名官員低聲勸說道,那白髮官員擺擺手,又是仔細的盯了半響,直到咳嗽的越來越厲害,才在身後那名官員的攙扶下回到了內屋之中。

一坐下,那白髮官員衝著周圍的人揮揮手,示意眾人退下,只剩下勸他休息的那官員,屋門關上,白髮官員喝口水壓了下,才笑著說道:“年輕時候在浙江和北邊奔波太多,早年落下病根,現如今只能慢慢養了,張大人,你身在內閣,事務繁忙,怎麼有功夫來陪老朽。”

“譚大人說笑,內閣萬事都有張閣老決斷,張某也能抽出空子過來,畢竟武館乃是大事,尋常人也不放心參與,也只能內閣的跑這一次。”

“昨晚聽兵部派過來的幾人談過,說這法子若用在練鄉勇團練,那定有大用,想出這法子的人,乃是天生的將才,看他們說的大,今日特意過來看看。”

內閣的張大人,除卻首輔張居正之外,另外一位張大人就是張四維了,他在內閣中兼管著兵部的政務,一向很低調,聽了對方的話,張四維笑著打趣道:“張某在內閣清閒,最近俺答部在薊鎮和遼鎮活動的頗為頻繁,譚大人掌著兵部,怎麼也有這麼多的閒暇。”

“不妨事,西段有戚繼光、東段有李成梁,俺答部鑽不了什麼空子,真正發愁的是,大明武將後繼無人……”

說了兩句,又咳嗽起來,主掌兵部的譚大人,那自然就是兵部尚書譚綸,號稱當代最知兵的文臣。

譚綸在東南倭亂最嚴重的時候,在南京和浙江都做過地方官,曾經親率兵馬與倭寇激戰,數次大勝,名噪天下。

而且譚綸大力保舉戚繼光與俞大猷,知人善任,肅清海疆,剿滅倭寇,他也是大大的功臣之一。隆慶年之後,譚綸則主要在薊鎮主持防務,也是成績斐然。

這時候的人習慣把譚綸和戚繼光並列,並稱“譚戚”,他資格極老,也是嘉靖朝入仕的三朝元老,在朝廷中地位極高。

“今日老朽看了這武館,雖說都是些少年孩童的玩鬧,但若把此法推而廣之,定然對大明有大益。”

兵部尚書譚綸是知道虎威武館的,當時不過哂笑,甚至還擔心皇帝會不會耽於玩樂,荒廢朝政。過來的幾名教習也有兵部直轄的武將,昨日聽到王通所講的各項練習和措施,覺得對練軍隊有極大的用處,急忙告訴了譚綸。

被激起了好奇心的譚綸上朝之後,就拽著張四維來到了此處觀看,儘管他是文官,可譚綸和戚繼光俞大猷二人有個共識,戰陣之上,這隊形和紀律的保持,隨時聽從命令的反應,集體意識等,對勝利的幫助比技擊訓練重要太多。

而在操場上教習們讓少年們所做的事情,正是保持紀律和隊形,對命令的快速反應等等技能。

想想這些少年都是大明的邊鎮將門子弟,這些少年學了這些會把他們傳播開來,譚綸很是激動。

“就算聖上忙於國事,不在這個武館學了,張大人你也要保住這個武館,讓更多的人學到這本領,為我大明效力。”

張四維笑著點點頭,心想這譚綸未免有些大驚小怪,何至於如此,不過就是個陪著皇帝玩樂而已,沒想到接下來譚綸作出了令他驚訝的舉動,白髮蒼蒼的兵部尚書顫巍巍的從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