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治平瞧著開口說話的那名為首仙女,目光中不禁有些訝然。因為這名仙女的樣貌,竟宛然便是李莫愁的樣子,身形與聲音也全都一分一毫不差,只是神情卻略有不同。而且她瞧著自己的目光,也並不像是相熟認識的樣子。
尹治平心中很是驚訝奇怪,但他瞧了這名仙女片刻之後,卻是並未開口相問,就連目光也重新恢復了平靜。然後他點點頭,應了一聲,便輕身上了雲車坐好,也未再轉頭多看向那像是李莫愁的仙女。
如果他猜的不錯,那麼此去天宮,應該還會見到巫山神女,到時好好問問她,心中所有的疑惑便都可以得到解答,沒必要在這時多加節外生枝。況且便真是李莫愁,那又如何?他跟李莫愁之間的感情,當年便已結束,他也早就放下。所以哪怕那名仙女當真便是李莫愁,他最多也就是有念舊之誼,不會有什麼舊情復燃的興趣。
雖然他現在的樣子看來也就三十左右,甚至再往年輕說二十七、八也不會有人懷疑,但實際上他的年齡已是年過半百了。到了他這個年紀,再加上人生閱歷也是豐富異常,可以說差不多一切感情都能夠看淡了。況且他現在連小龍女都已放下,更別說李莫愁了。
道教中有個術語,叫作“太上忘情”,描述的是三清聖人的境界。尹治平穿越過來,便是全真教道士的出身,道家經學乃是根本,後來雖然被逐出山門。但他這十年來隱居潛修之餘,卻也並未放下以前所學的道家典籍經學。常有翻閱研讀。
一來是為豐富學識;二來則是期望可以從中悟道,更加增進修為。黃裳通讀道藏。從一個完全不會武功之人而領悟上乘武學,最後更創下一部集天下武功之大成的;王重陽出家為道,研讀道經,不但武功更上層樓,更從而開創下了現在的天下第一教派全真教。所以,尹治平也希望能夠從道經中有所得。其實他現在的修為能夠精進如斯,也是跟從道經中悟得的一些道理大有關係的。
“太上忘情”的境界,也是他所追求。忘情並非是無情,而是寂焉不動情。若遺忘之者。也就是有情卻輕易不動情,能夠把一切感情放下,好像全都忘了一樣。
這對於他來說,其實並不難理解,要做到雖然並不容易,卻也並非是難到不能企及的地步。在他前世所形成的人生觀中,除了親情之外,他本來就不是多麼相信其它的感情。他不相信有什麼天長地久、海枯石爛的愛情,也不相信友誼地久天長。而且無論再多麼深厚與熾烈的感情。在長久的時間推移之下,最終也都會變淡。而一旦淡了,也就很容易會淡忘。所以這“太上忘情”,他認為也是對所有感情的一種闡述。無論何種感情,最終都會變淡而被忘掉。
有些被愛情衝昏了頭腦的年輕人,或者可以拍著胸脯地山盟海誓。說保證會愛對方一生,幾十年都不變心。但不變是一回事。是否還能夠始終保持在熱戀的程度卻又是另一回事。而且幾十年可以不變,那一百年。幾百年,甚至更長呢?
有些人戀愛時愛得死去活來,要死要活,可真的能夠把戀愛演變為婚姻並最終堅持一生而始終不離不棄的,又能有幾對?
忘情,才是一種超脫的境界。這絕非是無情,而是有情卻不為情所牽,不為情所因,能夠把感情處理得豁達灑脫。有情是好的,但是若弄到要死要活,傷害到了家人與朋友,那就是不好了。有些人為了所謂的愛情而尋死覓活,全然不顧家人與朋友的感受,那其實不過是打著愛情的自私罷了。
就像當年的李莫愁,若是能有忘情的境界,就不會在分手之後還對他糾纏不休,要死要活的了。對於這種情,他還真是敬謝不敏了。
因為那名疑似李莫愁的仙女,尹治平又不禁被勾起回憶,想起了以前與李莫愁之間的種種。但現在想來,卻感覺當真是十分遙遠的往事了。當年的許多感覺以及對李莫愁的感情,現在想來也是極淡了,甚至有些在現在看來是很可笑的。他對李莫愁的那一段感情,現在可當真是做到了忘情的境界。最後想罷,也不過就是輕輕搖頭一嘆罷了。
拉著雲車的那兩匹天馬似乎有著靈智,不需人吩咐下令,也不需人馭使,等到尹治平上車坐穩之後,便自動調轉了車頭,往天宮中飛馳而去。這回卻與來時不同,成了雲車在前,而那兩隊仙女則在旁落後相隨。
“不知尹真人何故嘆氣,可是有什麼不滿之處嗎?”那名疑似李莫愁的仙女耳力極是靈敏,尹治平不過輕聲一嘆,她便已在後面聽到,當即縱前飛到車旁的窗邊,向著尹治平恭聲問到。
尹治平轉頭瞧向她那張跟李莫愁一模一樣的美麗臉龐,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