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便已是嘉熙四年。正旦ri過後,馬鈺才與丘處機等五子外加尹治平這首座弟子,跟白玉蟾正式商談起了兩派合併的後續細節。
接連談了大半個月,終於將能談的全都談妥,剩下隨後出現的問題再隨時商量解決。最後馬鈺決定,兩派正式合併的具體事宜,以及全真教進駐南方,往南方傳道之事,全都交由尹治平這首座弟子來全權負責。正好尹治平做為武林左副盟主,開chun之後,也要往襄陽坐鎮。而襄陽正是南北交通的要地,尹治平正可於此處處理一切事宜。天台派這一面,自然是由白玉蟾來負責處理一切事家一。
尹治平身兼重任,身為武林左副盟主,要負責一部分對抗蒙古的事宜。身為全真教的首座弟子,又要主持負責兩派合併的具體事宜。到了襄陽後,那是有得忙了。不過這也是能者多勞,他若沒這個本事,也坐不到這般的位置。
現在全真六子雖然都還健在,看起來老一輩當用的還不少,而且丘處機等人位份也比尹治平要高,按理除馬鈺外,剩餘五人隨便挑一個來主持這事也都可行,不必非得全都壓在尹治平的身上。
但這只是表面看來,實際情況卻不是如此。首先除馬鈺外的五子之中,孫不二這個老道姑便不太合適。雖然她身份高,辦事也有能力,可獨當一面,但究竟是個女道姑,經常跟男道士相聚,還是不大合適。
而馬鈺這個掌教平常不怎麼理事,具體的事務都是由丘處機等人來分辦,丘處機更是經手之事最多,所以丘處機也是不能輕離。離開一兩個月還好說,時間太久了便就不妥了。而劉處玄年紀已大,jing力有限。王處一、郝大通雖年輕一些,但究竟也是年事已高,比不得年輕人。而且他們也都各有分理之事,全真教在北方的分觀道院不少,每天要經手的事務也是很多。
這樣算來,便也只有尹治平這位首座弟子最為合適。首先他年輕力盛,正值壯年jing力旺健之時。身份也高,是首座弟子,辦事能力也強,而且兩派合併的具體方案,本來就是他所提出來的,他自然更為熟悉與更好的運作,再加上他是最先跟白玉蟾接觸之人,兩人私交關係也好,除他之外,那是再無更為合適的人選了。
雖然他還身兼武林左副盟主之職,要負責對抗蒙古之事,手下也統領了一隊人馬,但副盟主並非只他一個,還有郭靖那個右副盟主,著緊時還是可以交由郭靖分擔一下的。而且兩派合併之事,也並不是短時間內可成,需徐徐為之,這事也並不過急。遇到緊急之事時,便先以處理對抗蒙古之事為先,兩派合併之事可以押後。另外再給尹治平多派些全真弟子打下手,一些具體的細務便可以交由這些弟子分別去做,也能為尹治平分擔一些壓力。
身兼了兩重重任,尹治平也是感覺壓力頗大,不過他對此事並未推辭。他的位置越重要,經手的事越大,將來他自己的事敗露後,全真教也就越加顧忌重重,不敢輕易對他進行處置。而且這些事他也並不需全都親力親為,只要抓好主要方向就行,具體的事情可以交由具體的人去負責。他相信自己能夠做到,也相信自己能夠做好。而等由他經手,把兩派正式合併後,他的位置也會更加重要。
談妥了這些事,接過了這個重任後,尹治平便接著開始挑選隨他同赴襄陽的全真教弟子人選。馬鈺允他可以選百名弟子同行,其中三代弟子可最多挑選三十人。這些人不止全是為了散往南方傳道,為天台派下轄的幾處道觀擴充人手,同時也有部分會直接轉入他跟郭靖的手下,為對抗蒙古出戰效力。
而且這還只是先期人選,之後尹治平如有需要,可隨時再從就近的各地分觀道院中抽調弟子進行補充。畢竟終南山全真教宗觀的重陽宮中,常駐弟子的人數也並不是很多,出家弟子全部加起來合共也只有五、六百。
而這些弟子,各地分觀道院中如有人手短缺的話,便需要從宗觀派人去補充。各地分觀道院中出事有解決不了的,也需要宗觀派人去處理,所以重陽宮中也需要備足人手。
兩派合併,往南方擴充傳教,定需要大量人手,全真教弟子雖多,但一下派出的太多,北方這邊便也會顯得有些我手不夠,應付不過來。所以兩派合併事宜談妥,馬鈺又傳下法令,命各地分觀道院近期都可以加大招收弟子的人數,重陽宮中自然也是一樣。而各地分觀招收弟子後,也需送到重陽宮中進行統一教導與培養。往南方傳道的弟子,馬鈺也給予了他們可以在當地招收弟子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