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到臨安後,卻未在臨安多做停留,只與尹治平接連商討了三ri當前傳教所面臨的一些問題之後,便不顧尹治平的挽留,帶人告辭離去。
尹治平知道臨安實可算作是白玉蟾的一處傷心地,白玉蟾當年在臨安遭受了很大的一個挫折,而且因此對整個南宋朝堂由上至下都十分失望。白玉蟾不想在臨安多待,這種心情,尹治平倒也理解,因此也並未強留於他。
他們這三ri商討下來的結果,最後仍是決定分兩路行事。尹治平既已在臨安開啟局面,紮下了根來,那他便以臨安為據點開始傳教。主要的方向是由南向北,爭取儘快與北方的全真教地盤聯結起來。
而白玉蟾仍回武夷山發展,他已經營了武夷山許久,算是根本之地。自與全真教合併,帶回一眾全真弟子回武夷之後,他這大半年來也已是開啟了固有的局面,有了不少的發展。不但新收了不少弟子入門,還發展了不少信眾,更併入了兩間道觀,新建了一座分觀。
白玉蟾早已在武夷山一帶經營許久,可說打下的基礎十分好,只是一直限於人手短缺問題,才未能擴大發展。這一新帶回來近六十名全真弟子,立即就解決了人手短缺的問題,這大半年來的擴充套件可說是水到渠成。
他的主要發展方向將是由東南向西南輻shè,最終是要與四川的全真教勢力聯結起來。
同時,兩人也會優先都向各自的地區發展,要把臨安到武夷一線聯結起來。這兩地相隔也並不算太遠,先把這兩地聯成一片,兩人就能互為援手,穩固下來各自的發展結果,也更方便相互之間的聯絡。
但聯結起來後,兩人便不可再向對方的地區滲透。兩派雖然併為了一教,但畢竟仍有分宗,也各有相互的du lixing。這也是白玉蟾在選擇併入全真教時所強調的一點,必須保持自己一方相對的du lixing。
尹治平與白玉蟾現在商討的這個結果,就等於是把福建、兩廣,以及江西、湖南的大部分地區,都劃為了白玉蟾的傳教區。尹治平的傳教區則為江浙皖鄂四地,也包括有江西、湖南的少部分地區。至於雲貴兩地,這些年來,四川的全真教已對兩地漸有滲透,則劃為了四川方面的傳教區。
尹治平受命主持南方傳教之事,有自主決斷之權,與白玉蟾商量的這些,他都可以一力作主、一言而決,不須再回稟終南山等候批示。不過與白玉蟾商量的結果以及一些行事的章程,他還是寫了一份去信終南山呈報與馬鈺等人。雖然不需要他們的批示,但好歹也得讓他們知道。另外,他信中還說了要從山東的全真教分院道觀中,再就近調一批全真弟子南下,來助他展開傳教工作。
他現在在臨安,除了他自己之外,連李志常在內,也就只有十四名全真弟子聽用,人手實在是太少。這點人手,眼下也就是助他全面掌握了萬壽觀,再多發展一家都是捉襟見肘了。
全真教現在的宗觀總壇雖是在終南山重陽宮,但王重陽最開始建立下全真教之名卻是在山東。全真七子也全都是山東人氏,王重陽也正是在山東傳教佈道的過程中,才先後收下了他們七人為徒。所以,山東一向都是全真教的傳統勢力範圍。
現下全真教勢力最為雄厚、弟子最多的地方,除了宗觀重陽宮所在的陝西之外,就要屬山東了。便是原本的尹志平,雖然其祖籍是河北滄州,但在他父親那一代就遷至山東萊州。他也是在山東出生,算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同時,他也是丘處機在山東處理當地全真教事務時,被丘處機看中所收為的弟子。
正因為山東的全真教勢力雄厚,弟子眾多,而且離臨安也近,所以尹治平要求從山東就近調派一批弟子南下來臨安聽用。這件事他也同樣可以自己做主,夾帶在往終南山的信中也只是報備。在寫這封信之前,他就已去信山東教區,直接以首座的身份令山東方面配合。
做完了這些事,尹治平一面等著山東方面安排的全真弟子南下來臨安,一面也開始甄選臨安城中及城外就近區域可供選擇併入的道觀,先提前做好準備。
另外,他隔三岔五地又接連做了兩場齋醮儀式,以擴大自己及全真教的影響,先行發展信眾。他於襄陽城下十萬蒙古大軍中陣斬了忽必烈,人還未至臨安,名聲就已先行傳到。到得臨安後,又被皇帝封賞賜號,更增聲名。所以他要發展信眾,卻是很有基礎。
萬壽觀雖是大宋的皇家宮觀,卻也不忌百姓祭拜、進獻香火。就像北宋時期,當時汴梁開封府的大相國寺,也曾被立為皇家寺廟,卻也不忌百姓上香。除了皇帝或宗室、高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