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書名:《大挑戰:德國的海洋之路》

作者:白海軍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內容簡介

從某種程度來說,德國基本是一個內陸型國家,這決定了它的一個特點是更加重視和依賴陸上力量,另一個特點則是周邊有數個強鄰。自從統一後,德國憑藉自身實力和一系列複雜外交體系,成為歐洲後來居上的強國。隨著工業的崛起,市場的需求,德國迫切需要海外殖民地,在殖民地幾乎已經被已有列強瓜分完畢的情況下,對外擴充套件意味著與世界霸主英國的直接對抗。是維持已有的勢力範圍,遵循固有秩序,還是走出去?充滿野心的德國選擇了迅速發展海軍,向英國發起挑戰。

作者簡介

白海軍,知名時政、軍事研究者,暢銷書作家。出版作品有《2049,相信中國》、《做空中國——華爾街的陰謀》、《碳客帝國》、《第九次崛起》、《海上大征服》等。▲米▲花▲書▲庫▲ http://www。7mihua。com

書摘正文

第一章

德意志的傳統

陸軍強,海軍弱

德國位於歐洲腹地,這種地理環境決定了德國必然處在強國包圍的狀態中——周邊陸、海均有強國,陸上在東、西兩線受俄、法的威脅;海上受波羅的海和北海的限制,容易受瑞典和英國封鎖,從而失去進入大西洋的通道。

德國統一之路

18世紀晚期,經歷了英國的工業革命、法國的大革命以及拿破倫戰爭後,歐洲森嚴的封建制度被打破,至19世紀初期,西歐主要強國相繼爆發資產階級革命,並逐漸建立了資本主義政治和經濟體制。這時,德意志還只是一個地理和民族稱謂,普魯士、薩克森等小國林立,如同一盤散沙,同為德意志民族的奧地利既沒有統一德意志民族的宏大願望和規劃,也沒有能領導統一的傑出人物。

悠久的分裂傳統使得德意志各國處在紛爭不斷、經濟壁壘森森、社會落後的狀態中,各國發展均裹足不前,在一個爭取國富民強的大時代競賽中嚴重滯後。但是,在渙散的德意志各諸侯國民眾中,已經逐漸產生了強烈的走向統一的願望。

在德意志民族的歷史上,只在薩克森王朝時期德意志地區曾經一度統一,但此後直到普魯士建立德意志帝國為止,存在長達一千多年的四分五裂狀態。儘管從北海到多瑙河谷的廣大地區一直屬於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但事實上這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帝國,帝國內是各自為政的諸侯,帝國皇帝是由諸侯選舉產生的,實則也只是一個較大的諸侯。在“七年戰爭”(1756-1763)結束時,德意志地區出現了奧地利和普魯士雙雄並立的局勢,兩者之間始終在爭奪德意志地區的領導權。

第2節:

在德意志民族的外部,19世紀初拿破崙的政策對德意志地區的分裂也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一是“神聖同盟”的出現——這也是後來“均勢思想”的起源,其導致一種保守主義,即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奉行保守的、維持現狀的政策。對德意志地區而言,就是繼續保持四分五裂,所以普魯士夢想統一德意志的時候,這成為思想上最大的阻力。其二,拿破崙戰爭促使德意志地區建立了“萊茵聯盟”,雖然在拿破崙戰爭結束後“萊茵聯盟”從形式上已經解散,但卻產生了深刻的後果——這既擴大又瓦解了德意志地區傳統上的“小邦分立主義”,即原有的200多個小邦大為縮減,但凝聚了諸多小邦形成的中等規模的城邦更加奉行分立主義,這也成為普魯士統一的又一大障礙。

在德意志各諸侯國中,奧地利是傳統的大國,其次是北德意志地區的普魯士。普魯士儘管只是一個歐洲小國,但歷來是一個軍事強國,不過在俾斯麥出現之前,它仍只是一個單純的軍事強國和德意志政治強國,直到俾斯麥將之用於統一,普魯士才成為凝聚德意志民族的核心力量。至於“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正如拿破崙所嘲笑的那樣“既不神聖,又不羅馬,更非帝國”,根本擔不起統一德意志的重任,甚至連這樣的想法都沒有。

直到俾斯麥執政後,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德意志才開始踏上了統一之路。

奧托愛德華利奧波德馮俾斯麥,1815年4月1日出生於普魯士的一個名為興奧森的小鎮,其家族為普魯士傳統的容克家族,擁有廣袤的土地和莊園。其父斐迪南馮俾斯麥是一位地主和退役軍官,退役後在莊園裡過著悠然的貴族生活。35歲時娶了17歲的妻子,這就是俾斯麥的母親。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