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萬港元。
吳君如出身戲劇世家,從小就酷愛表演,她父親夏春秋是著名的喜劇演員。1982年,18歲的吳君如考入“無線”第l2期藝員訓練班。在此之前,她十分頑皮,像個長不大的男孩子,進入訓練班後,卻表現出較高的藝術天分。
她同班的劉嘉玲、曾華倩、藍潔瑛等的身材和相貌都很標緻,相比之下,吳君如則稍遜一籌,不像演花旦的料子,所以她簽約“無線”後,只演些小配角。
1986年,吳君如被調往主持綜藝節目《歡樂今宵》,當時她有幾分不甘心。大凡調往《歡樂今宵》的藝員,多是“半紅不黑”的,她擔心自己就此沉沒。做《歡樂今宵》節目基本上天天準時上下班。由於她工作努力,發揮搞笑潛質,引來很多電影片商頻頻向她招手,反倒重新走上了燦爛的星途。在成名作《霸王花》中,雖然她不是演女主角,但塑造出一個具有喜劇色彩的“警花”,成為片中最搶眼的角色。
香港喜劇演員以男性居多,女性寥寥可數,吳君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潮流時興武打片,她拍武打片;潮流時興鬼片,她拍鬼片;潮流時興賭片,她就拍賭片。不過,無論武打片、鬼片或是賭片,她都是扮演搞笑角色,她那珠圓玉潤、體態豐盈的身姿,胖嘟嘟的模樣,加上滑稽古怪的搞笑動作,總是讓人忍俊不禁,留下難忘印象。
一般演員認為演悲劇難,其實演喜劇更難。如果你一出場,只有你自己笑而觀眾不笑,那肯定是失敗之作;但搞笑功夫太過火了又會給人誇張的感覺,也是失敗之作。吳君如對喜劇表演深有體會,她說:“演喜劇是各施各法,一類是比較含蓄的表現手法,另一類是儘量誇張,而我自己天生一張喜劇面孔,稍微加上一點誇張的動作,喜劇效果馬上就出來了。”
吳君如進入影圈時有一個目標,那就是要賺足1000萬港元,當時她覺得自己有此想法就像瘋子一般,可是三年時間內,竟夢想成真。
從影以來,吳君如都是一成不變扮演引人發笑的傻大姐角色,被人叫做“大笑姑婆”。漸漸地,她對這種單一的戲路感到厭倦了,角色被定型,是演員的大忌。吳君如意識到長此下去,自己的藝術生命將很快結束。經過一段時間醞釀,吳君如決定新的嘗試。
首先她在形象上做了較大改變,積極減肥後,她成了窈窕淑女,令人刮目相看。連唱片公司都垂青她,為她出版個人專輯《君如處處吻》。
吳君如自言一直都喜歡唱歌,只是表演機會不多,這次出唱片並不是想跟風做“多棲動物”,而是希望自己能多方面發展。她相當重視這張個人專輯,為此還特地跟音樂老師學樂理,又請舞蹈教師教她跳舞,還斥資幾萬元添置宣傳服裝。然而,吳君如這個專輯的反應並不好,她在影片中搞笑形象太深入人心,想觀眾一下子接受她正正經經地在臺上唱歌,實在有些困難。
雖然唱歌口碑欠佳,但吳君如還是拒絕再演搞笑角色。此後她轉向電臺發展,在電臺當DJ主持節目。“亞視”、“無線”和有線電視都請她做主持人,連臺灣電視臺也以每集高達15萬元的酬勞邀她赴寶島主持綜藝節目。
在當主持人的同時,吳君如對電影始終懷有感情,也為拍戲多年而無代表作心有不甘,她希望拍一些藝術性較高的文藝片。但在慘淡市道下,哪個片商也不會貿然拍明知不賣座的文藝片。於是,吳君如自己出錢請著名編劇甘國亮為她“量身訂造”了一個劇本《四面夏娃》,投入大筆資金開拍此片,她兼做製片人。她說雖然感覺很累,但一進片場,一大群工作人員等她發號施令,那份滿足感難以形容。吳君如說自己不是大老闆,投資拍《四面夏娃》只是為實現個人願望。
這部傾盡心血的文藝片上映後,因票房不佳而虧損了200萬港元,這一切後果都由吳君如一個人獨自承擔。事後很多人說她感情用事,任性,自找麻煩。而她卻說,就當她比別人早兩年鬧股災。
後來她在《古惑仔》系列中扮演一個黑道“大姐大”,著名導演王晶特地將這個人物作為主角搬上銀幕,這便是《古惑仔情義篇之洪興十三妹》。吳君如把一個在廟街長大的女孩如何沉淪掙扎的心路歷程刻畫得淋漓盡致,得到一致好評,也使她在電影評論學會的電影獎及金像獎評選中,當仁不讓地捧走最佳女主角的獎盃。在領獎時,吳君如喜極而泣。
生活中的吳君如不苟言笑,多愁善感,是個容易受傷的女人。她說:“我愛哭,只要稍不高興,就會哭出來,或者這是一種發洩。”
吳君如和杜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