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8部分

燕青看了看他,搖了搖頭道:“衙內怎的糊塗了?戰場不在梁山,更在何處?”

高強聽到梁山二字,霍然醒悟過來。如今蔡京要復相,必須拉攏屬於他自己的勢力,同時打壓敵對勢力,而入相需要什麼條件呢?首先就是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其次才是排除競爭對手,而高強以他體系中一員的身份,卻獲得了皇帝的寵信並且有意重用。無形中竟成了對他蔡京的最大威脅,是以蔡京若要復相,高強是他必須排除的障礙,若不能為他所用,就只能設法排擠了。

雙方之間有婚姻的紐帶,明著對立是行不通的,而且憑高強眼下的聖眷,蔡京也不會正面去詆譭他。最好的辦法是讓高強的官場上栽一個大跟頭,使得他向上衝擊的這股勢頭被打斷,更有可能使高強認識到蔡京存在的必要性,最佳的結果,甚至可以使高強重新站回蔡京的旗下。這並不是什麼異想天開,官場中這種聯合和對立經常變幻,高家和蔡家又不是什麼解不開的仇,高強獨立不成再跑回來,有什麼出奇?

而蔡京若要打擊高強,這梁山就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了。高強出任這個招討使的職位,出自皇帝欽點。而梁山泊距離京城,水路不過八百里,位置十分險要。這裡要是出了岔子,高強吃罪免官都是輕的。

本來,蔡京身為文官,在軍中的勢力萬萬比不上高強,況且這梁山又是高強的半個主場,要想在招討梁山這件事情上給高強下絆子近乎不可能。可是,當宋江和高強之間的關係被蔡京查知之後,情況就大為不同了。

“以小人之見,那蔡京多半會派個監軍來衙內軍中,好叫衙內不得與宋江暗通款曲。再立功勞,一面又可相機與梁山取得聯絡,以便拉攏宋江,拿到衙內與宋江聯絡的證據。若是如此還不能阻止衙內立功,索性就透過那位監軍上奏請求招安,讓朝廷封宋江一個大大的官職,以此來拉攏宋江脫離衙內的掌握。到時候太阿倒持,衙內若不想被揭破機密,身敗名裂。也只好順從蔡京了。”

高強聽罷,正想“出一身冷汗”,忽然覺得有些不對,怎麼燕青說起來絲毫不在乎的樣子?再一想,卻不由失笑:“小乙,蔡京若如此做法,不是正中咱們的下懷?咱們只需順水推舟,到時候設個計謀將宋江給殺了,不就大事已定了?”

燕青也笑道:“衙內說的是,那蔡京縱然老到,卻絕想不到,衙內在梁山上佈置許久,彼此相制,那宋江可都在衙內的掌握之中哩!”

其實燕青的這種說法,多少有些樂觀了,起碼高強到現在都還沒想好要怎麼樣殺宋江。殺宋江不難,難的是既要招安梁山,又要殺宋江。眼下樑山上雖然不像水滸中寫的那麼“義氣深重”,但宋江身為大頭領,手下又是梁山的精銳兵眾,他的實力依然是最強的,要想平安無事地殺了他,還真不那麼容易。

不過,這只是因為招安的具體策略沒有定下而已,先招安,再殺宋,這是一定的次序,否則招安不成,還會造成梁山軍的大暴走,那損失可就不是一點半點了,不但高強在梁山的心血很有可能化為烏有,他身為招討使鬧出這樣大的亂子來,也勢必要吃罪貶官。真要出現這樣的情形,才是如了蔡京之意。

想到這裡,高強拍案而起:“小乙,速速命人通知李應,叫他迅速與宋江聯絡,命他無論如何要親自下山一趟,共商招安大計!”

這廂燕青答應了自去不提,那蔡穎將高強的回答傳回京城之後,蔡京自是大怒:“若不顯顯老夫的手段,都要被你這等小輩騎到頭上來了!”

上元節一過,樞密直學士蔡攸上奏,說道三路招討使高強在大名府整練新軍,其意雖好,若無朝廷重臣坐鎮,恐怕未必能成,懇請皇帝降旨,派朝中得力大臣前往監軍。這監軍一職,從唐代就有,本朝開國時宦官王繼恩也曾監督入川大軍,後來又有走馬承受之職,專為監軍所設。不過派監軍給一個文官帥臣,而且是在內地剿匪的戰場上,這倒不多見。

趙佶本不以為意,但蔡攸一再進奏,弄得趙佶很有點煩了,想想大概是他蔡家自己想要避嫌,倒也是忠心之意,於是照準。至於這人選問題,因為梁山盜起和西城括田所有很大關聯,於是御筆一揮,命入內內侍省都知楊戩充三路招討使司走馬承受公事。

這御筆一下,朝野大多看不明白,就算看出高強和蔡京之間有點小摩擦的,也想不大明白派這個宦官監軍是什麼意思。難道高強還會造反不成?不過象張商英這類蔡京的政敵可就思路明確得多,甭管怎麼說,高強眼下還年輕,資歷淺,掀不起多大的風浪來,最大的對手還是已經退相的老蔡京,你看人家不動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