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其實趙佶的性子是很自私的,對於自己寵信大臣,那就是一好百好,你看童貫帶兵一帶幾十年,蔡京作宰相前後十七年,那都是懂得投其所好討其歡心的成果,而高強一向以來對付趙佶的,其實也就是這兩下秘笈而已。
“陛下厚恩,臣敢不盡心竭力!唯古語有云,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臣為陛下領兵在外,受命之日即忘自家,然臣自幼承庭訓,知軍中事有可驚可怖而不可知者,朝廷大臣身居廟堂,不明其理擅發議論,軍事每由此敗。臣懇請陛下上鑑魏文侯謗書之賢,是臣之成功也即陛下之成功也!”所謂的魏文侯謗書,乃是指春秋時魏國派樂羊攻打中山,歸來文侯出具誹謗他的書信足足一筐,可見前方打仗後方搗亂,乃是自古有之。
趙佶當然不是什麼賢明的君主。同樣的話若是不同的人說出來,那就效果截然不同。對於高強這樣得他寵信的大臣,那就是怎麼聽怎麼順耳:“有明君斯有良將,朕自知其理,卿家但行軍事,不勞回顧!”
君臣一番做作,旁邊大臣再拍兩句馬屁,這事就算定下了。高強故作大方,不用京城禁軍一兵一卒,說道大名府及京東兩路兵馬自足破敵。趙佶為了表示對高強的信任,特命他擇御前一班直、禁軍一指揮為牙兵護衛,高強推辭不得,又想起徐寧曾經求自己調他出徵,這卻恰好,於是便請了御前金槍班出征,禁軍這裡都是自己老爹高俅的手腳,一些兒也不費力。
出兵之事議定,趙佶便不再問。高強與樞密使鄭居中、樞密副使侯蒙,還有右相梁士傑,老爹太尉高俅一同到樞密院商議出兵細節,蔡攸卻徑自回府去了。
說到這位侯蒙。乃是宋朝大臣中與梁山較有淵源的一位,歷史上進言招安梁山的就是此人。這位為人比較正直,平生做過幾件大事,一件是崇寧四年時西寧州大敗,知州高永年被羌人生擒,剖腹挖心而死,趙佶震怒異常,將西北十八員將帥全部下獄治罪,侯蒙卻說敵殺我一將,我自損十八將,是乃自毀長城也。一言救了十八員大將,這其中囊括瞭如今西北的一眾大將,劉法、劉仲武盡在其中。
因了這件功德,侯蒙深得軍心,因此幾年之後便做到樞密副使,而且他持身較正,很少參與黨爭,因此趙佶對他甚是信重。幾人議起出兵之事來,高強便極少能插的上嘴了。什麼車舟版築戰具,弓弩炮石火器,糧草軍餉馬匹甲仗,幕府軍吏統兵將帥,一大堆事情弄得人頭皮發炸。
這些事當然不是幾個人嘴上說說就能搞定的,樞密院下屬十八房分管各司,一聽說要出兵,下面的大小官吏聞風而動,山一樣的文牘搬進來又搬出去。
忙了大半天,這出兵的事才算定下一個大概。按照高強的要求,此次出征計陸軍兩萬三千人,計有京東東路楊志所部四千,濟州府、兗州府,徐州府軍馬共計四千,大名府韓世忠、關勝兩部共計一萬四千,御前金槍班五百人,京城禁軍天武軍一指揮五百人由林沖率領,兩部充作高強的牙兵隨同中軍。
一應軍吏幕府都由高俅調派,不勞高強操心。高俅怕兒子頭一次率領幾萬大軍應付不來,想要把自己的智囊聞渙章借給他,高強卻不放在心上,此戰並不是真正的兩軍對壘,要點在於他和宋江之間勾兌的結果,正好藉此鍛鍊一下自己的班底。高俅拿他無法,也只索罷了。
至於水軍方面,黃河上並無趙宋的水軍,大宋的敵人都是陸的強兵,放眼周圍都沒有能從水上進攻中國的勢力,因此全國的水軍也只是長江中有幾千人,另外就是登州孫立所率領的強弩水師一千多人。好在高強適才已經得了聖旨,可以自行編練水軍,只需從各處水軍中抽調些軍官,搭起架子來慢慢練就是。
俗話說,大軍未動,糧草先行,這次打仗,戰場離京城不過幾百里,中間有多條水路可通,因此糧草的運輸上完全不成問題。這些事情自然有梁士傑和樞密院去操心,高強只指明瞭大名府為大軍給養的聚集地,到了那裡自然由呂頤浩負責分配轉輸,此人在歷史上曾經做過大宋的宰臣,以往在高強身後也給予了他極大的支援,這次正是鍛鍊他的一個好機會。
“強兒,那梁山賊寇非同小可,你莫要等閒視之,可有詳細方略?”高俅自己是混事的太尉,高強如今雖然“出息”了,在他眼中卻還是那個不懂事亂闖禍的花花太歲,這次一下統領幾萬大軍,對手又難啃的緊,這位踢球太尉心中大是忐忑。
高強一笑:“爹爹,孩兒迄今不知賊情,要說詳細的方略,那是沒有的,只得先到大名府立起帥帳,集結兵馬,而後探明敵情再定方略罷了。好在梁山周圍民兵戰力甚強,前次祝家莊遭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