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佔區進口計劃所需的全部美元開支。英國政府幾乎沒有其他選擇,只有接受推遲實現國有化的方案,希望一朝舉行選舉,可能會產生一個社會民主黨佔多數的政權來保證實現國有化(事實證明,這是徒然的)。在戰事方酣之日,有些人會憤怒地反對把對世界和平具有這樣嚴重後果的事讓德國人自作主張。事實是,任何由英國管制人員片面強加於德國人的比較激進的政策將是違背美國人的意旨的。而這些人自己也不相信這種政策是明智的。在這種情況下,是否能用民主方法來支援這項政策,肯定是個尚可議論的問題。但是,非卡特爾化是否能成為一個令人滿意的或永久的取代辦法,也是個問題,因為要曠日持久;不會有什麼成就;在這裡就不須加以敘述了。
在俄佔區,雖然國有化開始得慢,那裡的情況就不一樣,俄國人的首要目的是使工廠開始生產。當地的共產黨領導人在戰爭結束階段接管了為廠主或經理人所遺棄的工廠,後來這類廠仍由他們進行管理。只是在非納粹化委員會宣佈沒收納粹分子及其同謀者的財產之後,才通知州政府去接管任何規模的工廠。到1946 年夏,接管了大約七千個工廣,其中兩千個廠和合作社聯合管理,還有兩千多個廠和“有民主傾向的人士”共同管理。在薩克森和薩克森—安哈爾特等地區進展最快,也最徹底,在圖林根和勃蘭登堡進展最慢。就象在農業方面一樣,整個程序做得象是德國人自願的行動;946 年6月在薩克森舉行的一次公民表決,據說有百分之八十的票是贊成國有化的。
但是,直到1946 年底,純粹德國的企業只有百分之四十收歸國有,儘管這些企業佔投資總額的百分之六十。
然而,仍在私人手中的工廠是不準自行其是的。在初期就引進了俄國計劃生產的方法,對每一個企業規定了定額。儘管俄國人毫不遲疑地採取制裁手段,或許使漏報產量的情況不如西部那樣嚴重。使生產計劃與消費互相聯絡的問題並不存在,因為根本情況是供不應求;只不過是根據現有的總產量,計算一下可能增產多少,從而確定原料160 供應、分配、零售和出口的定額罷了。還有是透過銀行去進一步加以控制,銀行是受中央財政管理機構管轄的公共機構。
然而在工業領域裡,有一個特殊的飛地,1945 年12 月間,蘇聯軍政府公佈了屬於德國政府、納粹黨及其他非法團體的二百個企業的兩份名單,這些企業不予拆除而轉為俄國所有,“以提供就業機會,並以部分產量維持德國經濟”。這些工廠由柏林的一箇中央機關控制,和這些廠有聯絡的,有負責運輸和銀行業務的專業附屬單位。1947 年設定了中級管理機構來管理每種工業的所屬工廠。這些企業裡的所有高階職位都由俄國人擔任、德國的地區行政機構對之無權過問。而各廠所需原料,儘可能從德國資源中供應,如果主要原料確有短缺,則可以從國外進口,甚至還可以從俄國進口。大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產品在德國銷售,這樣做並不是出於對德國人的慈悲,而是因為這些工廠是生產重要產品的,沒有這些產品俄佔區就維持不下去。這是一個巧妙的策劃,幾乎使俄國人同時一舉兩得,且不提1947 年春有些廠歸還給德國人時所表現出來的效能了。
可以看出,同西方盟國相比,俄國人從一開始就對自己的需要具有明確的意圖,而且敏於採取應急措施。但是,僅從本卷所包括的很短時期內的有限資料來進行這種比較,是危險的,因為從這樣一個有侷限性的角度來看,俄國人好象在分散工業家們的力量、重新開始生產和取得戰爭賠款等方面,做得比較好。到後來事情才變得一清二楚,原來他們是以脫離勞動群眾和放慢生產為代價而做這些事的,最後要使佔領區工作維持下去,不得不實行殘暴的專政。可是,在所有權和組織形式方面所進行的過激的變革,要使之全部恢復原狀,是永遠辦不到的了。
第三節 財產的管制
最後,還須提一下關於西部佔領區內對屬於國家、納粹黨及其附屬機構、出名的納粹黨人或其同情者以及被逮捕或開除公職的人的財產所採取的政策。這種財產多數被充公,由管制工作委員會保管。在英方和美方的法律161管理處裡設立了財產管理分處來處理這類事項。既然很清楚,不能讓所有的財產(大部分是工廠和裝置)擱置起來,只有准許盟國人員或和納粹沒有瓜葛的德國人去使用和經營,一般要付租金,所收的租金存入凍結款項帳下,財產所有權不準轉移。開頭的用意是,到將來某個階段,四國對所有這類財產的處理將作出決定,在這以前,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