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5部分

櫓靡幌祿蛘嘰偈蠱浞⒄顧�枰�哪侵指星槲�謾�

第六章 管制機構

盟國管制委員會是盟國駐德國軍政府的最高權力機構,其權力是由英美俄法四國司令於1945 年6 月5 日在柏林簽署的第三號公告授與的。管制委員會在7 月30 日召開首次會議,8 月30 日頒佈了第一號公告,向德國公眾宣佈委員會的組成。這份公告確定四國總司令在各自佔領區內頒佈的法律、公告、命令、法令、通告、規章和指示等繼續有效。

管制委員會由兼備總司令和軍事總督職權的四人組成,每月10 日、20日和30 日在柏林美管區的卡梅爾格里希特大廈集會。就在這個大廈裡,一年之前,納粹法官弗賴斯萊爾曾經將許多與1944 年7 月20 日未遂事件有牽連的人處以死刑,而他本人則在盟國的轟炸中喪命了。經四方同意,各國輪流擔任主席一個月,在俄國人的堅持下美國先任主席。各國均配備自己的秘書,在擔任主席期間負責提供官方的會議記錄。決議及記錄文字必須取得一致同意。每次會議後,要向新聞界釋出一份簡短的公報。公報內容也要求一致同意,如遇困難問題,則交由一個小組委員會來彙編。開會有爭論,甚至無法對公報取得一致意見時,則由各代表團非正式地向本國記者簡單介紹情況(並不存在向德國新聞界介紹情況的問題,因為為各佔領區報紙服務的新聞社都歸盟國經營,並由盟國官員擔任其駐柏林代表)。每次會議後,擔任當月主席的國家要招待各方,名為“便飯”,卻有一次比一次豐盛的趨勢,主要是俄國人在增加份量。每隔一個時期總93 要透過“節約決議”,但只是暫時起一下作用而已。這一慣例提供了一種非正式討論問題的機會,雖然還不能說它促進了意見的一致。

盟國管制委員會傾向於變成一個相當正式的機構。提交這個機構研究的總是已經取得一致意見的問題,或者是暴露出嚴重分歧不可能達成協議的問題。在委員會內再光法取得一致意見,則提交各國政府去磋商。在下一般不能取得一致意見的問題,有時在委員會內確乎能夠達成協議,但委員會並不完全象一個開展辯論或進行協商的場所。與原來的意圖相反,大量工作是在下一級即協調委員會中完成的。其實,軍事總督也就是總司令,主要是根據他們的戰績挑選出來的。協調委員會則由四個副軍事總督組成,他們把全部時間用於管理德國,千頭萬緒,一手掌握。協調委員會的重要性不管怎樣高度估計也不為過分。它每週開會兩次,為盟國管制委員會準備議事日程。

它本身也有同樣的議事程式的一般規則,是並不正式公佈會議情況。

協調委員會所屬管制委員會分為十二個管理局,即陸軍管理局,海軍管理局,空軍管理局,政治管理局,運輸管理局,經濟管理局;財政管理局,賠償管理局,支付與歸還管理局,內務與交通管理局,法律管理局,戰犯與流亡難民管理局以及人力管理局。備管理局的劃分及其任務的分配,曾由歐洲諮詢委員會於戰爭結束前六個月作出規劃,主要是以德國投降時預期還存在的各個部為基礎。佔領國各方根據各局的劃分成立相應的管理處、配備本國代表。管理局的議事程式與協調委員會大致94 相同,主席山當月擔任盟國管制委員會主席的國家的代表擔任。

職能的劃分並不完全令人滿意。有些打破常規的現象是因為考慮到德國的慣例(例如住房劃歸人力部門)。為切合當時情況,有些管理局如經濟管理局和內務管理局的任務就過於繁重。舉例來說,經濟管理局不僅要掌管糧食和燃料的供應,還要制定出工業水平計劃。內務管理局負貢公安(這就要管理非納粹化問題,因為這一工作被視為警察部門的任務)、公共衛生、教育和郵政事務,更不用說宗教事務和美術方面的問題了。每個管理局為了處理本身的工作,成立了若干委員會及小組委員會。在1945—1946 年冬季,管制委員會的活動達到高峰期間,各種委員會共達一百七十五個以上,但在職責上有些重疊現象,同時在協調委員會一級以下的各管理局之間有關協調問題未作充分的規定。英方後來曾經試圖把各管理處歸併成“行政管理”

和“經濟小組委員會”

兩類來解決上述問題,但是這種辦法從未運用於四國組織。

四國代表開會討論問題不是十分迅速的。沒有同聲翻譯裝置。即使有此裝置,是否有足夠稱職的譯員能廣泛予以利用也成問題。除了政治管理局(只要譯成俄語和從俄語轉譯),其他各處開會時每篇發言都得翻譯兩遍。這就使得到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