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6部分

8 月在比勒費爾德召開了代表大會,決定“按區域劃分並按職業類別和部門細分的工業自治聯合會乃是。。具有最高效能的一種組織形式。”在10 月份又一次召開大會時,英國當局對德國人說,他們歡迎建立佔領區一級的工會組織,這個組織具有其本身的特性並在正式的組織基礎上向一切工會開放。這就頂示英佔區內每個工業系統的各個工會此後將逐步合併為十二個組織系統。除公共事業和運輸系統外(鐵路工人迫切要成立自己的工會),這一合併過程到1947 年4 月業已完成,於是第一次具有充分代表性的會議那時就在比勒費爾德召開,贊成建立佔領區工會聯合會,選舉了聯合會的職員,由老資格的科隆人漢斯·伯克勒任主席。這個機構由代表大會和一個由選舉產生的執行委員會組成。代表大會每兩年召開一次。

執行委員會在理事會的監督下進行工作。理事會由一名主席及每個有選舉權的工會的一名代表組成,聯合會的經費來源是由能充分支配本身基金的工會提供捐款。

在美國佔領區,重點放在成立“辦事處”而不是組織工業工會,這樣出現的組織多至一千四百個。美國勞工聯合會支援成立工業工會的主張,而產業工會聯合會則傾向於集中化。一直到關於自由德國工會的爭論已見分曉時為止。1947 年自由德國工會在柏林的選舉清楚地說明一個集中的組織機構很可能落到共產黨人手中。從此以後,美國當局從不鼓勵成立集中的組織轉而公開予以否定。此外,他們在這方面還採取了反對在佔領區一級建立工會組織的政策,雖然他們同意在1946 年8 月成立由一州一個代表組成的非正式的三人委員會來協調全佔領區的工會活動。1949 年三個佔領區合併後的統一工會組織最後成立時,據說在執行委員會中英佔區的代表人數超過了美、法佔領區。但是,大規模的組織缺乏經驗究竟達到何種程度還難以肯定,這種大規模組織已使南部佔領區處於不利地位,萊茵蘭和魯爾的工業集中也可能與此有些關係,甚至有關人員各人的品質才能也都有影響。“法佔區的佔領當局不情願給予工會任何真正的自由,但被說服在1946 年9 月頒佈一項命令,允許以一個工業為基礎組織工會,但只能到州一級為止,而“一般工人的”工會則特別予以禁止。各工會組織之間的接觸受到世界工會聯合會的鼓勵,但世界工聯日益為共產黨人所控制,它希望奪取工會運動,使之成為謀求統治的一種鬥爭工具。這就置西方國家佔領區當局於進退兩難的境地;他們不能十分有效地禁止佔領區之間的接觸,各工會聲稱希望有這種接觸;而佔領當局則十分明白它所包藏的危險。在這個問題上,西德領導人無愧於工人們對他們的信任。在幾次佔領區間會議召開的過程中,他們成功地做到不為自由德國立會所誘惑,沒有中計使談判破裂。

各佔領區的工會會員迅速增加,但到1947 年,會員總數仍然是八百萬名左右,而工人人口卻已接近二千七百萬。這種增長對工會運動的作用究竟應該是什麼引起了爭論。盟國管制委員會在1945 年10 月12 日的第十四號指令中繼續推行納粹的工資凍結措施,雖然承認有244 必要作某些調整。工會一心想避免再次發生1922—1923 年那制通貨膨脹,對此措施表示熱烈歡迎。

盟國管制委員會還在1946 年1 月26 日頒佈第二十六號指令,規定每日工作時間為八小時,每週為四十八小時。不過,大多數工廠總是因為缺乏燃料而縮短開工時間,相對來說工作時間就成為不太重要的問題了;同時,即使企業單位能夠支付較高的工資(事實上是付不出的),但由於很多交易是透過物物交換的方式進行的,因此工資水平幾乎成為無關緊要的事了。凡此種種,使得工會在簽訂集體合同確定工資和工作條件方面很難發揮作用。這方面的工作,在英國人看來,或在某種程度上在美國人看來,乃是工會的主要職能。

此外,在國家不加干預的情況下透過自由協商來確定工資標準,這個問題在德國還是陌生的,因為在1933 年之前,工資標準就早已透過法令規定下來了。工會一向習慣於依靠強制仲裁的辦法求得國家的支援,甚至在勞資雙方已事先達成協議的地方也是如此。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西部有人提出一種要求,要把工會與正在產生的各種政治和社會發展聯絡起來,就象蘇佔區內的自由德國工會那樣。事實上,在許多領域內,已經為工會會員參加各種諮詢委員會(例如非納粹化諮詢委員會)和參加控制煤炭與鋼鐵工業的各種臨時組織作好了準備。但因害怕它們同國家機器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