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7部分

盟軍戰線的右翼阿爾薩斯作戰,但法國的武裝部隊仍然虛弱得不象個樣子,裝備全依賴外國供應。

法國人嘲弄權威的癖好在佔領期間獲得了某種程度的愛國主義的光輝,而舊有的惡習不但沒有隨著重新獲得自由而消失,反而仍在繼續腐蝕公共道德。國家的經濟狀況混亂不堪,沒有外國援助就休想恢復。許多法國人由於意識到這種仰人鼻息的境況,便產生了怨天尤人的情緒,而不是下決心去設法補救。戰前人們講笑話,說奧地利的局勢不可救藥,但是還不算嚴重。這種笑話大有同樣適用於法國之虞。

法國人首先要考慮的是國內的形勢,因此分不出很38 多心思來考慮德國問題。法國人主要關心的是讓人家承認他們是一個大國,為達到這一目的,他們一定要按同等條件參加對德國的佔領。即使這樣做意味著使法國的人力物力更為緊張,意味著承擔無力承擔的義務,法國人還是認為參加佔領是他們的權利。“因為我們在共同戰鬥中遭到了這種削弱,他們在採取任何決策時總是要把我們撇在一邊,哪怕是在最輕微的程度上,我們認為這是不公正的,也是不能容忍的。”法國人對自己地位的變化感到如此的困擾,以致花費了很多精力來試圖說服其他國家相信法國什麼也沒有改變。

一般法國人對待德國的態度確實極少變化。法國人也許不至於否認善良的德國人還是有的,但是他們認為根據這種假定來制定政策是愚不可及的。

法國人對改造德國的嘗試,採取嘲弄的態度,對德國人災難深重的前景卻並不十分煩惱。按照法國人的想法,二十五年前他們曾經受到盟友的冷落,他們不欲再度受冷落。所以一開始,當情況還比較順利的時候,他們就力爭得到儘可能多的東西,力圖在德國還不能抗拒的時候,削弱德國。首先,他們想得到煤炭和工業裝置來彌補他們的損失,並不打算多傷腦筋去一項項計算索賠的物資是否嚴格地同損失相當。他們毫不猶豫地把法國佔領區當作物資補給來源。他們關心的與其說是為了安全而拆除德國的工業設施,還不如說在於從現時生產中得到賠償物資。其次還有萊茵河邊界的問題。“法國如果得不到沿萊茵河全線永久駐紮軍隊的保證,就不打算結束這場戰爭。”這個要求是否意味著法國意欲兼併萊茵河以西的全部領土,還不十分清楚。在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宣稱這正是戴高樂訪問莫斯科時提出的要求,雖然美國人認為只要把萊茵河以西的地帶置於國際共管之下,戴高樂就準備放棄赤裸裸的兼併土地的要求。戴高樂肯定想兼併魯爾。他同樣想讓薩爾歸屬法國。至於德國西南部的其餘地區,戴高樂在1945 年4 月說過:“法國從未想要兼併這些地方,但是這些地方必須同我們和平共處。”

把德國這個地區劃分為若干獨立的小邦,這樣就很39 容易將其置於法國的勢力之下,這恐怕是法國政府最希望造成的局面。法國人之所以堅決反對在德國建立任何中央政府,其動機很可能來源於上述夢想。這也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法國人在佔領初期有步驟地努力在其佔領區內確立法國的文化影響。

然而在施加文化影響這項政策的背後還存在著另外一種更富於建設性的想法。因為有些法國人儘管不一定對德國人消除懷疑,但他們認識到在歐洲政治中德國人終究是一個因素。法國如果要避免再在對德戰爭中流血犧牲,就必須在兩國之間建立起一座橋樑,使得兩國今後能夠合作而不相互衝突。

這樣思考問題的人,大多數是抵抗運動的成員,而不是在戰時同納粹合作的人,這一點乍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他們想利用佔領德國的機會減少怨恨和復仇心理,從而發展兩國之間的文化和經濟聯絡。雖然他們後來產生不少幻滅之感,但他們的想法必然還要在後來的舒曼計劃中重新體現出來。據說他們遭到法國佔領軍中一些高階軍官的反對,這些高階軍官多半持有右翼觀點,認為戰後的法國色彩“太紅了”,他們去法佔區的目的是儘可能地享受一番。

英、美兩國的佔領方案是經過一定程度的斟酌而取得協調的,可是討論時並沒有邀請法國政府參加,因此,法國政府並不認為給它一個佔領區就得執行同其他西方大國一樣的政策。他們甚至於對分配給他們的佔領區表示不滿,1945 年4 、5 月間有好幾周法軍拒絕把他們佔領的位於美佔區的斯圖加特市移交給美國人。在戴高樂聲稱沒有法國參加,歐洲的前途不能得到徹底解決以後,波茨坦會議仍沒有邀請法國參加,這對法國人的自尊心是一個很沉重的打擊,促使法國政府宣佈,他們不受任何未經他們同意的決定的約束。這樣一來,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