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蘭的目的之一,大概就是為了催促這件事。10月6日,正式宣佈國王已簽署舉行選舉的法令。但是,關於何時舉行選舉,仍存在著相當大的爭論。左翼當然要求加速進行,保守派則極力主張延緩,因為那幾個省的局勢還不安定。當官方的歧視和鎮壓已使伊朗人民黨的影響受到很大損失的時候,中間派和右翼的報紙(得到官方的贊同)開始直率地發表他們的看法,而在幾個星期之前就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11月4日首相宣佈,選舉將在12月7日開始,在11月21日他進一步宣稱,“為了保證選舉的自由和鎮壓可能發生的騷亂”,選舉將在全國各地在政府部隊的監督之下舉行。過了兩天,在國王、首相和軍隊司令官們舉行了一次會議之後,亞塞拜然的“民主黨人”總督得到通知說,這一法令也將適用於他那個省。儘管有6月“協定”,這個省和中央政府的關係很少改善,而且政府軍隊在重新佔領哈姆薩省的省會贊兼時還遇到了“民主黨人”的抵抗,“民主黨人”本來已同意在11月14日以前撇離該省。在來自大不里士的激烈抗議聲中,美國大使喬治·v·艾倫在27日發表宣告:大家都清楚地知道,美國政府的政策是對維護波斯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給予支援。這個原則體現在聯合國憲章中。
波斯政府打算派遺它的保安部隊到波斯全國各地去,包括這種部隊目前還未控制的任何地區,以便在選舉期間維持秩序,依我看來這是完全正常的和適當的決定。同一天,據說蘇聯大使離開了他的病床,就波斯政府的“不友好政策”去向國工和首相提出抗議;蘇聯不能“以讚許的眼光看待亞塞拜然的流血”。他向首相提到那個還懸而未決的石油協定;但是卡旺的行動已經巧妙地使蘇聯處於一種尷尬地位,它只能就兩種相互排斥的辦法選擇其中之一:要麼舉行一次議會選舉,作為把石油協定提交批准的初步措施,要麼維持亞塞拜然的共產黨政權,而讓批准工作無限期地拖延下去。要使這兩者結合起來,就必須再一次入侵波斯,或至少進行侵略威脅。俄國的外交政策總的來講最近已變得更加和解——這種變化可以說起因於兩件事:美國和英國對俄國戰啟侵略行動的抵制;俄國在重建它被戰爭破壞的經濟中所遇到的內部嚴重困難。這時,當波斯政府軍隊繼續從贊兼前進時(大不里士電臺在廣播中譴責說:“卡旺正在重複德國和日本法西斯分子的暴行”),卡旺拒絕了亞塞拜然省議會提出的這樣一個建議,中央政府應滿足於派觀察員和報紙記者前來觀察由本省當局主持進行的選舉,並在12月3日宣佈選舉推遲到11
日開始。作為答覆,大不里士電臺宣佈,省“政府”已經把武器分發給全體工人、“國民自衛隊”和青年聯合會的成員;據稱中央政府的軍隊已經跨進該省邊界,因此還作出了鼓動性的宣言:“在我們經過奮鬥和流血建立了我們的共和國之後,我們一定要保衛它,不惜流盡最後一滴血。我們全都決心執行我們的領袖的命令,領袖們必將帶領我們去反對那些正在支援長槍黨西班牙的外國秘密部隊,而德黑蘭政府則已經變成他們的盲目的工具。”
皮沙瓦里叫喊:“讓偉大的革命蓬勃興起吧,它將使人民擺脫壓迫者而獲得自由”,但這種叫喊是徒然的。據說,卡旺在11月中旬已經採取了預防牲楷施,下令逮捕在德黑蘭的一百名伊朗人民黨重要成員:只有馬贊德蘭省的一個礦區城鎮濟臘布。對受到威脅的“人民民主”作出了深表同情的反應:但是伊朗人民黨試圖在哪裡舉行的暴動卻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當中央政府的飛機在散發傳單鼓動亞塞拜然人民起來推翻“民主的”政權時,波斯政府又向蘇聯大使館發了一份照會,保證所要採取的行動僅僅是為了監督選舉,而決不是矛頭指向蘇聯的利益。據人們在莫斯科的觀察,蘇聯報紙把亞塞拜然危機作為一轉純粹是波斯構部的事件,“用某種超然的口氣”予以評論。
政府軍隊在10日越過了省界,只遇到“裝備不良和紀律鬆弛的”敵對部隊的輕微抵抗,並且在第二天進入米亞內之後,就收到了“民主黨人”投釋的訊息。現在除了幾群孤立的狂熱分子之外,抵抗已漸漸消失,13日下午政府單認進入了大不里士。那位伊朗人民黨的宣傳家又在“自我批評”地回顧時,為“民主黨,的垮臺找到了原因,那就是:“具有戰鬥精神的農民是這樣的分散和寬組織,以致還不能實現他們同工人階級的不可缺少的聯盟;而工人階級本身。。也還缺乏必要的團結和政治訓練,使它不能在革命運動中有效地發揮其領導者的作用。”他接著說,省議會在12月12日根據“極端嚴格的革命的邏輯”和“對國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