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方條約也規定了放棄在天津和沙面(廣州)的英國租界。既然這些地方已在日本的佔領之下,日本報界就嘲笑這種條約純粹是一個空姿態。對於英國和美國放棄它們在上海公共租界的權利,日本報界也採取了同樣的態度。關於上海工部局的歷史,被描寫如下:這是長時期的恐嚇、暴力和殘酷剝削的歷史。名義上,這是一個為了管理租界內的事務而建立起來的國際機構。但從一開始,英國和美國就控制了這個機構,利用它來保護他們的“大班”們的利益——沙遜家族、哈同家族和其他一些靠上海的財富養肥的人。其他國家,主要是日本,反覆作出努力來打破英美人的聯合。大東亞戰爭做到了這一點。今天,上海工部局和上海巡捕房的利德爾、布朗、斯邁思之流已經走了,“大班”密切爾、凱西克〔原文如此〕及其一夥也搭乘撤退船隻回到自己的國家去了。今天,代替他們的是,岡澤勝男擔任工部局總董,中國人袁履登擔任華董,渡正監擔任上海巡捕房的首腦。中國公司和日本公司的利益代替了“大班”們的利益。
但是,儘管日本高奏凱歌,並聲稱美國和英國只不過是舉行一種空洞的儀式,他們所放棄的只是那早已永遠失去的東西,但這些條約的締結還是迫使日本實踐了它在1940年11月作出的關於在中國特權問題上的承諾。已經進行軍事和商務投資的日本人不歡迎這樣做,因為特別是自1937年以來,這些投資很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