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2部分

了日本與滿洲國之間的貿易關稅,從此,這種貿易實際上就成了內部事務。

然而,隨著煤、鐵、鋼和輕金屬生產的發展,出現了生產機器、機床、電氣工程裝置、飛機、汽車、炸藥、化學產品、橡膠產品和水泥等一系列工廠,特別是在瀋陽和大連周圍地區。1944—1945年間,日本經濟狀況的迅速和普遍惡化,也影響到滿洲的工業、損壞了的機器無法更換,由於中國淪陷區的需要而大量呼叫了車輛,因而車輛也無法補充。城市缺乏糧食和商品,勞動生產率下降,造成全面衰退。伴隨著蘇聯入侵和隨後滿洲國垮臺而來的是,中國民眾不分青紅皂白地掠奪裝置。接著,蘇聯當局有選擇地搬走了一些機器。除此以外,又發生了國共兩黨的內戰。但是,儘管有這些破壞和損害,日本的成就並沒有完全被摧毀。日本在滿洲建立了比中國其他任何地區遠遠先進的工業體系。這對於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對待滿洲的政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雖然1945年以後,日本統治滿洲的政治和社會影響似乎很快被消除了,但是它的經濟影響卻仍有經久的重要性。

(二)中國淪陷區

從1937年7 月以來日軍所侵佔的廣大中國土地,表面上是在以注精衛為首的中央政府的統治下。這個政府是於1940年3 月30日在南京成立的。同年11月30日,這個政府與日本締結了條約。條約的條款規定了中日兩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合作,特別是規定了共同防共;為了這個目的,日本將繼續在內蒙和華北駐紮軍隊,甚至在預期中的自由中國垮臺以後也駐紮下去。該條約還規定,在內蒙、華北和長江流域實行“特別緊密的經濟合作”,並規定日本對中國的交通運輸和工業的恢復和發展給予普逾的援助。因此,這就等於是日本在政治和經濟上控制了中國,這是日本所拚命追求的目標,也是日本對西方列強挑戰的主要動機。條約的一份公開的議定書記錄了南京政府諒解月本軍隊在與蔣介石委員長作戰中所決定採取的一切軍事措施。條約進一步規定:除上面提到的一些地區以外,日本將在戰爭結束後兩年以內從中國撤軍。對中日戰爭的結束,日本有信心地——但錯誤地——預計是可以早日實現的。

公開發表的條約附有一系列的秘密協議,這些協議進一步把南京政權縛在日本戰車的輪子上。特別是汪精衛被迫答應對日本軍隊的軍事行動給予全力協助,並承認日本在內蒙和華北扶植的政權事實上的獨立,又答應不同第三國締結任何有損於中日兩國合作這一總方針的協定。

汪精衛曾經是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的朋友和親信,自從1938年12月背叛自由中國的事業後,他的生涯就成了悲劇。他徒然地懇求日本人說,把這樣屈辱的條款加於中國人,是自找絕路。因為凡是有人格、有名望的中國人都不會拋棄正統的中國政府,去加入這樣一個顯然是日本的傀儡、日本統治中國的工具的政府。只有對南京作出讓步,給予南京真正平等的和獨立的地位,日本才有可能使重慶聽取日本的安撫和暗中進行的和平建議。但日本人仍頑強地堅持自己的無情勒索。

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起先並未使東京的態度有所轉變。當美國和英國軍隊被清除出東南亞,滇緬公路被切斷時,重慶的恐懼加劇了,日本對自由中國崩潰的希望相應地增加了。據當時擔任東京陸軍總參謀部作戰部長的田中新一中將說,起初曾計劃對重慶發動大規模的攻勢以加速這一等待已久的事件出現。但是,當西南太平洋的戰爭形勢對日本不利時,原來打算用於這次軍事行動的軍隊,被調到其他地方去了,主要是派去保衛瓜達爾卡納爾島,因此計劃中的對重慶的攻勢從未實現。

直到1944年,日本人滿足於爭取儘量鞏固對自己的軍隊已滲透的那些地區的控制。

這一點他們做到了;他們用了比過去更精心計劃的和更系統的軍事行動來縮小華北的游擊隊控制區,在1942—1943年間,他們大大地加強了自己的統治力量,也加強了中國輔佐部隊的力量。

儘管日本在南海地區獲得了新的富饒地盤,但是,對日本的經濟來說,中國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日本依靠華北和內蒙供應優質焦煤,焦煤在日本和滿洲國都是很缺少的。1942年,這是生產達到高峰的一年,華北和內蒙的煤產量高達二千四百八十萬噸,出口到日本的計四百五十萬噸,佔日本進口總數的一半。過後,生產下降,同時,由於日本在航運方面的損失增多,鐵路運輸有困難,對日出口下降得就更為迅速。

太平洋戰爭使日本依賴中國供應優質鐵礦石。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