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6部分

—這種方法可以由於對方相對的措手不及而迅速取勝——的條件之一。

盟國進行經濟戰的第二個場所就是環繞著德國或軸心國控制的歐洲那些中立國地帶。這裡,在估計對德國施加經濟壓力的範圍時,必須不僅要考慮到在象鎢這種個別商品上波瀾起伏和富有戲劇性的鬥爭,也要考慮到戰前存在的整個形勢。中立國會同時受到雙方的壓力,也會受到威脅利誘;大體上可以這樣說,德國在這場鬥爭中得多於失。當然盟國的封鎖迫使中立國不得不中斷向德國重新出口,並且不得不放棄了大部分主要依靠進口物資的那些加工生產。另一方面,他們往往堅持要繼續對德國至少保持戰前的“正常”出口,而且盟國所取得的成就,如1940年1月同土耳其簽訂的鉻協定,足以抵消戰爭初期蘇德經濟協定的影響而有餘,當時蘇德雙方都認為該協定能大大抵消封鎖所起的作用。總之,1942年後,已不能繼續壟斷土耳其的鉻了,但是,盟國堅持不懈的壓力加上採用先買權的支付辦法和列入戰後黑名單的威脅都產生了重大的效果。甚至就在戰局比較暗淡的日子裡,這些辦法也起了限制德國的採購範圍的否定作用;由於盟國的地位有所改善,這就導致了那些中立國一個接一個地倒向盟國一方;在某些情況下所造成的物資短缺給德國的生產帶來了相當可觀的影響。例如,為奪鎢戰進行辯解的理由是,德國在1943年下半年失利後,就不得不在某些方面(如反坦克彈藥中的碳化鎢芯以及除了用於軍火工業以外的切削刀具等)放棄使用鎢。它也不得不在其他方面(如碳素刀具的刀尖)大量減少使用鎢。不過,從那些“鄰近”中立國的所作所為中,我們必須得出這樣一個總的結論,即只有在其他手段已經可以保證擊潰德國時,那些中立國才有可能不得不對擊敗德國作出重要的經濟貢獻。

最後,給予德國經濟以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攻擊的還是要塞歐洲本身的力量。甚至在戰前經濟戰這個概念被看作是一種比傳統的封鎖範圍更廣的進攻行動,它主要是以尚未嘗試過的對德國工業目標進行空襲的可能性為依據的;運輸系統也是可能空襲和破壞的一個目標(例如多瑙河上的油船)。經濟作戰部在1940年夏季和其他時機下所作的被認為輕率樂觀的估計,從經濟角度看來倒是很有道理的。可以辨認出來的目標是存在的,但這些目標都要求三軍必須具有一定程度的能動性和效率,而這在當時又是辦不到的。這一點確實也適用於經濟作戰部的大部分計劃。如果盟國的軍隊能夠在1940年打贏挪威一役,德國就會失去絕大部分它所不可缺少的鐵砂供應,因此也會打輸這一場戰爭。如果皇家海軍能夠在1941年在西地中海採取行動,也就可以切斷從法屬北非運往法國的貨物。但是,從1942年開始的對德國目標進行大規模的轟炸就指望有朝一日,空中力量將大大有助於擊敗軸心國,而在這漫長的空中攻勢的過程中,其打擊的總目的最後是經濟目標而倒不是士氣。

這裡不想對盟國轟炸機的進攻作出哪怕是最簡短的概述。必須記住,除了交替針對經濟目標和士氣目標以外,盟國轟炸機指揮部還不時地致力於純粹戰略性的進攻。從1940年5月15日到1941年3月英國對德國轟炸進攻的第一階段,攻擊目標包括石油和鐵路;在這個時期的最後幾週中,開始了一項在月明之夜猛烈轟炸主要的人造石油工廠的四個月計劃。但是,這時轟炸機都被調去援助大西洋戰役去了,與此同時,發現在夜間空襲象石油設施這樣的特殊目標,造成的破壞是很有限的。1941年7月,重新恢復空襲時,是將民眾士氣和國內運輸作為目標的,但是,不久,就很清楚,對魯爾鐵路中心的夜襲,並不比早期對石油工廠的襲擊有效多少。因此第二階段的轟炸,到了1942年底,就大都逐漸停止了,在繼1942年後的第三階段中,對德國城市發動的強大攻擊主要是為了摧毀士氣——總的說來,是平民計程車氣,特別是產業工人計程車氣。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也希望這種空襲將能跟著產生重要的經濟影響。然而,儘管包括對科隆、埃森、不來梅、呂貝克和羅斯托克進行了數以千計的轟炸襲擊和猛烈的攻擊,這一攻勢並沒有造成德國工業生產的顯著下降或者民心的任何渙散。在1943年1月,卡薩布蘭卡指令確定的目標是:逐漸摧毀和搞垮敵人的軍事、工業以及經濟體系,動搖德國人民計程車氣,直到他們的武裝抵抗能力被致命地削弱為止。但是,1943年間的經驗進一步表明,雖然透過大規模夜襲遭到轟炸的地區可能造成巨大的區域性損害,但是,仍不能使德國工業陷於停頓。哪怕使一個工業城鎮或地區停止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