鍩螄嗟任鐧納唐貳F潿��斂�返某隹誆壞貿��1938年的數量——也構成了盟國同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以及瑞士達成協議的基礎。不過還有許多修改、讓步和特殊條款。盟國對各中立國政府不止一次的報復能力還記憶猶新。在戰時貿易談判結束之前,瑞典就不準備簽署海運協定;荷蘭實行了“反封鎖”的措施,對運往聯合王國的穀粉和糊精、可可脂、植物油、油菜籽以及煉乳拒絕或拖延簽發出口許可證;12月,瑞士限制對法國國防所需物資的出口。同時,“加工問題”引起了巨大困難,而且成了英荷談判中所遇到的最嚴重的問題。荷蘭所進口的各種原料(如橡膠、紡織品、皮革和各種金屬品)都是要送往德國進行加工,然後再把製成品運回荷蘭。瑞典以及別的國家也產生同樣的問題。盟國之所以反對這種作法,與其說是因為德國將會佔有這些原料(倘若德國真的佔有了,那麼今後供應就會被切斷),毋寧說是因為德國將從這些交易中獲得外匯。當時荷蘭擁有一種有效的討價還價武器,因為它正在給英國空軍部加工100…辛烷油;最後雙方同意,為了獲得這種油,必須准許荷蘭的貨物在德國進行一部分加工。在同丹麥的談判當中也遇到過多少類似的互惠問題;要保持丹麥的出口,就得依賴海外供應的飼料和肥料,而英國政府卻不願看到這些進口貨被用來便利丹麥對德國的出口。但是,丹麥也在向英國出口糧食,據有人指出,同樣一頭豬,既可以為德國生產碎肉,也可以為英國製作火腿。丹麥的煤和焦炭有百分之七十六是從英國進口的,而德國只向丹麥提供百分之十九。由於丹麥貿易是明顯的出超,因此就有相當大量的英鎊結餘可被聯合王國凍結。在戰術上有利於英國的背景下,還必須安排這樣一個難對付的事實,即丹麥肯定不想去激怒德國,並可能按比例減少對德英兩國的出口量來應付對它所施加的壓力。
儘管雙方進行了激烈的討價還價,英國政府還是覺得他們可以相信這些國家在德國的壓力下會繼續履行戰時貿易協定。在巴爾幹半島,形勢卻不同了:德國在政治上與經濟上的控制力量非常強大,以致盟國的威迫利誘都動搖不了它。德國的經濟不僅大部分與巴爾幹各國的經濟相互補充,而且它自1933年以來所實行的匯劃結算政策,已使其在同這些國家物物交換中更處於一種優勢地位,而英法兩國對於這種影響也無意進行對抗。不過,經濟作戰部希望用一項有力的採購政策來同德國的優勢地位抗衡。羅馬尼亞的石油供應和瑞典的鋼材一起被認為在經濟鬥爭中起著最重要的作用。1939年9月12日,英國戰對內閣授權立即採購羅馬尼亞所有石油庫存,租用所有可用的油駁,並在現有的契約期滿後獲取一項購買石油供應品的特權。於是,透過英國各石油公司進行了大量的採購,可是到了12月份,羅馬尼亞政府決定管制並限制石油出口。英國經過幾個月的捉摸不定之後才知道羅馬尼亞已向德國保證每年提供一百五十六萬噸石油。經濟作戰部打算透過為此目的專門建立的格蘭德公司,去購買拖船、油船和駁船,但是所購到的船隻還不到多瑙河上各石油船隊總數的百分之十。等到法國淪陷後,就連調動或箝制這些船隻中的一小部分也都不行了。同樣,已採購的大批石油也都無法運走。1941年1月11日,英國政府與南斯拉夫締結了一項極為滿意的礦產品協定。這項協定所起的作用至少可以將南斯拉夫對德國的出口限制在現有的南德協議的水平上,不過,德國對此(對於鉻或許是例外)是否十分關切似乎是值得懷疑的。盟國在保加利亞採購了小批玉米和油菜籽,但是德國的競爭力很強,加上1940年4月發現保加利亞在容許德國假道從俄國輸入石油,因而使英國政府拒絕作出相應的讓步。希臘是一個希望較大的活動場所;1939年9月7日,英國與希臘擬訂了戰時貿易協議草案,並於1940年1月26日正式簽訂協定。雖然當時情況必須根據1939年8月23日的希德協議來考慮,但是,英國同意採購多達五萬五千噸鉻以及至少價值五十萬英鎊的希臘菸草,而希臘出口到德國的鉻則被限制在一千噸以內。
這一期間主要在巴爾幹半島有機會試行的先買權政策,並沒有遭到完全失敗;但是,由於缺乏外匯,由於德國在勢力和市場經驗方面處於大大優越的地位,同時又缺少直屬於經濟作戰部管轄的採購組織,所有這一切都使先買權政策在這一階段不能充分發揮效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成立了一個獨立的商業公司,即聯合王國商業公司,它是由財政部提供原始資本五十萬英鎊,於1940年4月11日組成的。這個公司在戰爭後期階段將發揮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