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ü�岢齙慕鶉諤蹩羆拔鏤鎝換壞慕ㄒ橄緣貌⒉蝗刃模��ü�蛑饕�匭惱庀釤旨芻辜邸7ü�萋浜螅�⒐���屯V沽頌概校�蛭��塹奈俚墓┯σ汛麓掠杏嗔恕�
從經濟觀點來看,法國的淪陷使遠東的局勢發生了一些重大的變化。這時,關於簽訂一項英日條約的一切希望都告吹了;一則因為英國不能再為日本進口那些可能會很快被用來反對同盟帝國的物資提供方便,二則也因為日本這方面認為沒有理由要束縛自己的手腳。荷蘭王國和它的資源現在已與英帝國聯合起來反對德國了;另一方面,法蘭西帝國只在暮氣沉沉的維希政府中保留了一個獨立主權的影子。從前所未見的危險中驚醒的美國政府,正處於一個調整的困難局面中,因而對“姑息”的譴責還沒有改變成“對侵略的抵抗”;然而現在已很清楚,早期道義上的禁運政策對日本所造成的暫時的心理上的壓力,已在美國重整軍備的口實下成為對日本日益增長的經濟抵制的壓力,這種抵制活動只因為考慮到不應使它惹得日本人投入戰爭才有所節制。在歐洲的新形勢下,唯獨蘇聯政府在遠東的關係方面似乎還沒有受到什麼影響,中國則還能頂得住。
所以,在英國同意關閉滇緬公路三個月,從而使日本的民族主義激情平息下來之後,日本政府在試圖利用這種新形勢方面,表現出了相當的謹慎。日本政府只限於提出一些多少帶有威脅的要求,要求在荷屬東印度和法屬印度支那給他們一些經濟特權,這使得英美兩國在限制對日本進口應達到何種程度才會對日本軍國主義者起一種平息作用抑或反而起刺激作用這個問題上感到為難。英國的政策象以往一樣,有雙重目的,即既要限制對德國的供應,又要剝奪日本的侵略手段。荷蘭和美國也贊同這種目的,雖然前者並不準備在沒有英美的擔保情況下暴露自己以致遭到日本的攻擊,而後者則懷疑,或者表示懷疑是否真正存在著貨物運往德國的嚴重漏洞。結果,直到1941年6月俄國參戰,在反日政策上始終沒有取得有效的協作。
英國和荷蘭政府的合作開始於1940年5月10日,也就是在德國進犯荷蘭的那一天。駐倫敦的那些荷蘭大臣接受了同盟帝國簽發出口許可證的協作總方針。然而,廣泛的決定權卻賦予了巴達維亞當局。為了管制出口,它只決定使用另一種銷售登記的制度,而且無論如何也不打算在這時拒絕對日本的出口。日本方面在1940年2月2日曾建議簽訂一項新協定,以擴大同荷屬東印度的貿易,但是,由於這個協定雖為荷蘭進口貨提供了市場,其結果卻有助於擴大日本在東印度群島的企業,因此,荷蘭方面不急於作出答覆。5月20日,日本給在東京的荷蘭公使遞交了一份照會,要求荷屬東印度每年向日本出口大量貨物,其中包括錫(三千噸)、橡膠(二萬噸)、礦物油(一百萬噸)、鐵礬土(二十萬噸)、廢鐵(十萬噸)、鎳、礦砂、錳礦石、鎢、鉻礦石、鹽類和鉬。其中許多數字遠遠超過了可能達到的產量:例如,鉬就很少發現,而且是從不出口的。據信其中一些貨物之所以列入貨單,只是為了阻止荷蘭政府參加美國的道義禁運。荷蘭的答覆十分謹慎,並不拒絕討論;因此一個由小林率領的聲勢浩大的日本代表團乘船到達巴達維亞,接著就從9月16日到10月18日同荷蘭當局進行討論。日本顯然希望把荷屬東印度變成它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屬地。荷蘭官員,特別是經濟部長H·J·範穆克博士採取耐心而堅定的態度,挫敗了這個企圖。於是締結了一個石油新協定,日本只好暫時滿足於此了。
新簽訂的石油合同具有某種同6月簽訂的關閉滇緬公路的決定相同的特點;這些合同是有限的讓步,目的是推遲更為苛刻的要求。美國政府起先不贊成這些合同,但是最後還是不得不勉強同意了。7月,國務院認識到,由於美國物資充足,不可能根據國防法案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而且還認為,由於日本擁有相當可觀的儲備(據美國海軍部估計有六千九百萬桶石油,足夠供日本艦隊使用一年以上),即使英國、荷蘭和美國的供應商對日本實施全面禁運也不會奏效。對英國政府和荷蘭政府說來,這是一個決定性的問題:在日本還有足夠的物資從事一場戰爭,美國政府還不準備為英、荷提供軍事援助的時候,全面禁止對日出口石油將不會使它陷於癱瘓,而相反更有可能引起它提前進攻幾乎毫無防衛的英國和荷蘭領地。7月31日,根據國防法案,航空汽油及廢鋼鐵(一號重熔質)的輸出只限於供給西半球國家。但是,日本有著相當充裕的廢鋼鐵供應,而且它還能很自由地購買鋼錠和軋製產品,這些產品的價格它確實發現比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