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氈鏡惱�咭哺謀淞耍��繅院笪頤腔崢吹降哪茄�4�1940年夏季起任總督的海軍上將德古,對印度支那的形勢不抱任何幻想,對日本人在被迫的情況下會做的事也不抱任何幻想。只要維希政權存在,他就是維希的堅定的支持者;從他的回憶錄裡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既不愛戴高樂將軍,也不愛英國。但他是一個愛國的法國人,他迫切地要為自己的祖國盡職。他認為自己的責任是在自己敢於做到的範圍內抗拒日本人,必要時則遷就他們的要求;玩弄他手中唯一的一張好牌——日本人希望避免破壞他的政權——使這張牌發揮其最高價值。這樣,他希望把總督府維持到日本人在戰爭中遭到失敗的時候,那時也許可作出和平撤出日本軍隊的安排,用這種辦法為法國儲存這塊殖民地。他知道,假如激怒了日本人,日本人搞掉他的政權,建立起安南人的和柬埔寨人的政權,那麼,和平恢復法國政權的機會就很小了。以後的事件證明,他這樣判斷是正確的。
但是德古處於一種特別困難的地位,因為他不僅要對付變化莫測的日本人,還要對付安南人的騷亂,對付中國人的陰謀,對付戴高樂主義分子不顧他的願望而進行的抵抗活動,還要對付盟國,特別是美國。因此,最後他失敗了,他的政權被推翻了,這也並不奇怪;值得往意的是,他居然儘可能長久地維持了這個政權。日本人構成一種一直存在的威脅,因為德古很清楚地知道他們不信任他;無論什麼時候,只要事情對他們有利,他們就會推翻他的政權。日本人給予安南民族主義一些鼓勵,特別是支援高臺教運動。這個運動在1926年就已著聞,它是東西方哲學和宗教的混合物,搞了一個模仿羅馬天主教會的組織。這個組織發展了民族主義的雄心,因此遭到法國當局之忌;但是除此以外,它的觀點是保守的,反共的。這一特徵使得東京給它一定程度的鼓勵和支援。
即使日本人認為時機成熟可以把法國政權消滅時他們並不想採取這種措施的話,他們也不可能防止這個政權之被損毀。以征服者的全副傲慢姿態出現的日本軍隊和隨之而來的日本僑民都大肆掠奪,這兩者都使法國人在被他們統治的人民心目中降低了威望,並增加了人民中的騷亂。這種騷亂由於許多日本軍官的所作所為而加劇了,這些軍官深受反歐親亞宣傳的影響,擺出安南獨立的支持者的架勢,抓住一切機會侮辱白人,這樣,“合作”的外表很快就磨損得很薄了。德古竭盡所能來對抗這些傾向。1943年7 月,在上海頗有名望的、長期以來宣揚泛亞主義的人物松井石根將軍訪問了西貢。他是以個人身份來了解關於印度支那的情況的,但他在演講中攻擊法國政權,鼓吹,亞洲是亞洲人的“這種主張。當德古向東京抗議松井的活動時,他得到回答說,日本政府沒有授權松井這樣做。但是沒有官方的默許,松井是不會被允許到西貢去的,更不用說做出這樣的行動了。這樣的事件也許是由日本製造出來的,作為一種刺激,要德古進行更大的”合作“;這些事件也可能是東京方面意見有分歧的跡象。但是在1943—1944年間,預料中的日本進攻並沒有發生,因為日本南方故區最高司令官寺內壽一——順便提一下,他和東條英機不是好朋友—
—不希望印度支那有任何大動盪。德古相信日本外交代表芳澤謙吉在採取溫和態度方面起了作用。根據德古的判斷,老資格的外交官芳澤謙吉對日本軍方首腦心懷敵意。當芳澤謙吉被召回,在1944年11月離開時,他給這位總督一個暗示說:長期預料中的日本突襲很快就要發生了。
中國政府的態度是另一個經常使德古擔心的因素。1941年12月中國政府正式向日本寅戰時,它通知維希政府說,中國希望能在印度支那獲得同日本同樣的方便,在必要時中國軍隊將進入這個國家。德佔獲悉這一事情後,就向維希政府告誡說,中國如果企圖強行進入印度支那,就很可能會激怒日本人,使他們推翻法國的統治,而完全控制印度支那。他說,這將對中國和美國都不利。維希顯然領會了最後一句話裡所包含的暗示,因為德古的告誡由法國大使亨利·埃耶傳給了美國國務院,也傳給了當時正在華盛頓的宋子文。不知是為了這個原因還是因為蔣委員長在其他地方已經窮於應付了,所以中國沒有企圖侵入印度支那。
然而中國人支援了安南抵抗力量的領袖,那些領袖的政策對日本和法國都是敵對的。1941年,共產黨人建立了一個組織,稱為“越南獨立同盟”,根據安南文的縮語簡稱為“越盟”。1942年,中國人幫助安南民族主義領袖們在中國華南的柳州召開了一個會議,這個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