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3部分

國政府和人民建設性的慷慨援助(這體現在馬歇爾援助計劃和歐洲復興計劃中),以及歐洲經濟合作組織這一國際團體加以處理的。然而善後與重建不同,善後是屬於聯總職責範圍的事,是經濟重建工作之前的過渡階段,包括的範圍很廣。人們不久就發現,向歐洲運送耕犁、拖拉機與種子比運送大批穀物更合算,運送原棉比運送紡織品更為合算。因此,雖說善後工作在原先關於聯總目的的宣傳中或許並未予以重視,但它卻成為聯總工作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部分。所以聯總在其本身的設計構思方面,在其實際活動方面,在其行政管理的形式與地位方面,都成為當代社會、經濟及外交諸方面事態發展鏈條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新國際主義的一個開端,而這種新國際主義後來就體現於或者原來就打算體現於聯合國組織中。

到了1941年4月,租借法已開始執行,美國政府正準備改變其對待救濟和善後問題的態度。美國還在討論支援太平洋地區英聯邦成員國經濟的可能性。到7月,美國官員就半正式地暗示,美國政府準備同英國及生產國共同討論參加收購和儲存物資的問題。

對聯總業務首次提出實際需要的(遠在成立聯總之前)是歐洲一些淪陷國家的流亡政府駐倫敦代表。為滿足這些呼籲而提出的第一個大規模計劃,實際就是創立聯總的計劃,主要是由英美專家擬訂的;因為一些國家已經開始把注意力轉向美國,認為一旦戰事結束,美國將成為最大的物資供應來源。

英國的倡議、“已解放”國家的需要和美國的物資,這是善後與救濟的三個要素,必須設法使之協調並發展成為一項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當時,戰爭仍在繼續進行,而且由於法國的陷落,義大利的參戰,中歐和希臘的被入侵,德軍早期在俄國的勝利以及日本的介入,前景並不十分光明。救濟計劃是否會形成得太早或太遲呢?或者是否不會形成了呢?

(二)1941年9月在聖詹姆斯宮召開的盟國政府代表會議及其結果

1941年9月24日,英國政府召集了對德作戰的十五個盟國政府的代表,在倫敦聖詹姆斯宮開會,討論建立一個機構以處理有關戰後歐洲救濟的一些初步設想,美國政府未出席會議(當時美國尚未參戰),但事先曾與其進行磋商,它發來一份表示鼓勵的賀電。英國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主持會議;會議透過了一項決議,其要點如下:

1。 我們的“共同目的”是取得糧食、原料以及最必需的物資的供應,以便滿足“已解放”國家的戰後需要;2。 各國政府雖主要負責各自人民的需要,但各自的計劃應本著盟國間合作的精神進行協調;3。 所有與會國政府歡迎已採取的準備措施,並表示願意在將來進行合作;4。 與會國政府將著手估計所需的各種物資,並指出哪些需要應優先考慮;5。 本著協調一致的精神,在向歐洲補充糧食時,作出最經濟地使用船舶的估計;6。 由英國政府成立一個局,各個盟國政府在估計各自的需要時應與之合作;該局需向以F·李滋…羅斯爵士為主席的盟國代表委員會(後來稱為盟國間委員會)提出建議。

荷蘭政府要求保證該決議不妨礙各國政府的行動,艾登同意作出這項保證並補充說:“我想清楚地表明,我們的想法是,幫助各國人民的責任首先應落在各該國政府自己身上。但是我們也要盡力相互支援。”這一保證連同聖詹姆斯宮會議所透過的決議以及丘吉爾在1940年8月的演說,是聯總將要誕生的最早預兆。

但是在蘇聯和美國表態之前,創立聯總的計劃是無法完成的。

蘇聯代表並未全盤接受聖詹姆斯宮的決議,蘇聯政府也未派代表參加盟國間委員會。蘇聯政府認為該局應根據與會各國政府具有同等代表權的原則建立。蘇聯政府提出,關於該局的規模、形式與工作方式的詳細計劃應提交盟國政府進行初步考慮,以便在下一次盟國間委員會會議上作出最後決定,並保留在今後對決議中有關該局體制部分提出某些新建議的權利。

英國關於未來救濟機構的盟國間秘書處的想法是,那個指導機構即盟國間委員會,應當由各國代表組成,而秘書處則應當託付於一人,由他負責組織該局而不必考慮國籍問題,他將對盟國間委員會負責,而不是對其本國政府負責。蘇聯政府則欲設定五個秘書,由各該國政府任命並對各該國政府負責。正是由於這種意見分歧,俄國人沒有參加盟國間委員會的工作。

蘇聯的建議於1942年1月13日提交聖詹姆斯宮會議與會國政府以及美國政府(這時美國已是一個正式參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