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0部分

雙方對於在英軍佔領前索馬利亞所盛行的強迫勞動制度,曾各執一詞,分歧很大。但毫無疑問,在英軍佔領後,即有大批土著勞工逃離義大利居民點,而在1942年,軍政府勸說他們在新的條件下回去時,也遇到了不少困難。

到了1943年,東非缺糧情況實在嚴重,它不得不採取措施,使索馬利亞在糧食供應上儘量能夠自給自足。接著採取的辦法是勸說一個部族首領為最鄰近的義大利居民點提供勞動力,條件是由軍政府幫助他的部族人民耕種他們曾被義大利人剝奪的土地,但須把生產出來的部分莊稼交給軍政府。由於採取了這樣的措施,到1943年底,大部分相當肥沃的義大利農田都已由義大利人或索馬利亞人進行耕種,生產出來的主要糧食大體上足敷這個國家的需要。在西部地區,“行政官員的壓力”用於大幅度地促進土著居民的糧食生產,但“沒有遇到阻力就取得了成果”。在這差強人意的形勢下,唯一的例外是位於極東北角人口稀少的米朱提尼亞州貧窮如舊。那裡的氣候,即使以索馬利亞的標準來說也是惡劣的,它的正常貿易聯絡是同亞丁和英屬索馬利亞蘭進行的,而不是同索馬利亞其餘地方進行的,現在卻面臨著官僚主義的障礙,因為前面兩個領地的需要應由中東補給中心供應,而米朱提尼亞州作為索馬利亞的一部分,是屬於東非範圍內的。而且,儘管進行了救濟並於1944年恢復了它同亞丁的貿易關係,但對那些曾有成員在義大利殖民軍中服役或曾從法西斯政權下的“浪費而不經濟的企業”中得到好處的家庭,仍然無法另行提供謀生的機會。從1942年起,索馬利亞政府有效地配合執行了為對付在東非和中東廣泛蔓延的嚴重的週期性蝗災所採取的預防工作,並於1944年在衣索比亞政府同意下,把這一預防工作推廣到衣索比亞境內迪雷達瓦以北和哈拉爾附近的地區。1944年,疏散出去的義大利人和戰俘共約五百名獲准自東非回到索馬利亞從事農業和當地的工業生產,不久他們就取得顯著成績。1944年4月8日,一個索馬利亞展覽會在摩加迪沙開幕,它象在厄利垂亞舉行的展覽會一樣,顯示了義大利人因地制宜的創造才能。之後,一個索馬利亞商會成立,有義大利人、索馬利亞人和亞洲人的代表參加。

由於1897年英國…衣索比亞條約規定的英屬索馬利亞蘭和衣索比亞之間的邊界把英屬索馬利亞蘭的一些部族同他們在雨季經常前往的奧加登北部的放牧地分割了開來,所以那項條約的附件規定:“居住在邊界線一邊的部族有權使用另一邊的放牧地,但在移居期間他們必須接受地方當局的管轄。”義大利征服衣索比亞後,並未干預這一安排。英國佔領索馬利亞並收復英屬索馬利亞蘭後,這兩個領地的軍政府首腦在英屬索馬利亞蘭的布勞會晤,商討領地之間的問題,雙方同意英屬索馬利亞部族前往奧加登放牧時,由他們自己的政治軍官和英屬索馬利亞的伊拉洛部族保安隊管理。但在1943年初,索馬利亞軍政府首腦就指出一種明顯的趨勢,當奧加登地區在雨季中形成的池塘已經乾涸後,英屬索馬利亞部族仍不及時返回英屬索馬利亞蘭,而逗留在瓦爾瓦爾…瓦爾德雷地區水井的附近,這會導致放牧過度和水井榦涸,給奧加登部族帶來不利影響。因此,他建議所有在奧加登北部的索馬利亞人,不管是當地的或者來自英屬索馬利亞蘭的,都由他統一管理,但英屬索馬利亞蘭政府認為這將造成一種不良的先例,因此在1943年6月由兩地的首腦在哈爾格薩(英屬索馬利亞蘭)最後達成了一項新的協議,按照這一協議,英屬索馬利亞蘭當局保留對他們那些部族在奧加登時的管轄權,但同意一俟雨水形成的池塘乾涸時,就施加壓力要他們撤回,以便保養附近的放牧條件。在兩個軍政府的官員合作下,總的說來這一安排執行得很順利,並且也被認為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在1946年,有一批英屬索馬利亞部族人民對警察表示反抗後,雙方政府和部族的代表舉行了會談,會上正式警告部族人民必須遵守放牧地區的法律。

第五節 昔蘭尼加 1942…1945年

1941年12月英軍第二次佔領昔蘭尼加時,發現義大利民事行政機構幾乎完全癱瘓,班加西的許多居民由於空襲紛紛外逃,義大利的農業移住民由於害怕阿拉伯人可能進行報復,已逃離偏僻的農場而集中到農村中心區,以便互相保護。英方政治軍官曾試圖勸說他們回去恢復耕種土地;但英軍只佔領了一個月,隆美爾的反攻就逼使他們於1942年1月底撤到綠山以東。從那時起到5月間隆美爾再次發動進攻為止,軍政府涉及的僅限於英軍防線後面的昔蘭尼加東部的部族。

英軍在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