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8部分

,六十名衣索比亞青年去埃及在高階主教監督下就學,但結果並不成功,這或許是由於語言上的困難所致。義大利人征服衣索比亞之後,擔任教區主教的埃及人西里爾並未公開表示反對在新政權下執行任務,據說他還宣傳服從新政權。1937年,在格拉齊亞尼總督險遭謀害時,西里爾也確實在場伺候總督。然而,當義大利人企圖使衣索比亞教會脫離對亞歷山大的依賴時,西里爾主教拒不同意,並告退到埃及去。義大利人於是說服了兩名衣索比亞副主教接受他們的宗教政策。接著舉行了一次大會,表示同意脫離亞歷山大,並選舉了一名大主教,由他任命了其他幾名主教的聖職。在流亡中的衣索比亞當局認為埃及的柯普特基督教會對衣索比亞難民極少幫助,對安慰那些在諸如肯亞等國的難民的心靈也無所作為。因此,在1940…1941年,當柯普特基督教會當局得知皇帝即將回國時,建議由西里爾主教陪駕,皇帝非但置之不理,反而選擇了“宮廷幕僚”,即由皇帝任命而始終由本國人擔任的衣索比亞教會的主管隨行,這是毫不足怪的。重組衣索比亞教會的責任這時落到這位主管身上。儘管西里爾主教於1942年回到衣索比亞作短暫訪問(據說不是受邀請而來的),宗教事務還是完全由這位宮廷幕僚一手掌管。1926年衣索比亞教會與亞歷山大的關係發生齟齲時,當時還是皇位繼承人的海爾·塞拉西,是支援保守派的;但這時情況已發生變化,皇帝及其絕大多數的大臣都希望由衣索比亞人擔任教會的首領。另一方面,他們又不能接受在義大利勢力下任命的大主教和主教。他們於是在1942年派了一個代表團去埃及向柯普特基督教會的大主教轉達他們的願望。由於大主教的去世及其繼任者人選問題的爭執,事情耽擱了很久。

1944年5月19日,在埃及有訊息透露說:衣索比亞政府已宣佈,現任教區主教故世後,必須由衣索比亞人繼任。在兩星期內,由四名著名的柯普特基督教牧師組成的一個代表團啟程去衣索比亞討論這一問題。雖然他們受到禮遇和款待,但發現皇帝固執己見,所能帶回的只是衣索比亞人毫不妥協的要求:

(1)必須選任衣索比亞人為大主教;

(2)應由一個衣索比亞宗教會議選任主教和副主教,並由大主教授予他們聖職;

(3)衣索比亞教會應參與選任柯普特基督教大主教並參加柯普特基督教宗教會議的活動。

柯普特宗教會議幾經推遲,至1945年6月16日才得舉行,以考慮這些要求,並斷然拒絕了前兩項要求。在大戰結束時,這個爭端就是處於這種未能圓滿解決的狀態。不過,到1948年,柯普特基督教高階主教終於屈服,授予五名衣索比亞人主教(包括那位宮廷幕僚)聖職,並且還同意讓一名衣索比亞人在西里爾主教去世後任大主教聖職。

1950年10月25日,西里爾主教逝世,1951年1月8日在亞的斯亞貝巴召開的衣索比亞宗教會議上,宮廷幕僚當選為大主教,於是他就在亞歷山大正式接受了高階主教授予的聖職。

總之,人們評論說:

在衣索比亞,受過教育的人在全國人口中只是極少數,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是文盲。而這個上層階層本身,對它所面臨的任務的看法,又似有分歧。有些人,如皇帝駐美國的代表拉斯·伊姆魯,似乎熱中於希望衣索比亞人民能夠享受文明的成果;而另一些人,如現任文墨大臣,無疑地視其權位僅不過是剝削國家而同時使它始終處於矇昧無知狀態的一個方便手段。每一個衣索比亞人或多或少都抱有仇外心理,後一派人中這種情緒尤為強烈,其中有些人甚至希望歐洲人全部走開,好讓衣索比亞恢復其昔日的幸福。

在這兩種傾向之間,皇帝似乎採取了一個更是與眾不同的態度。一方面,毫無疑問,他希望看到他的子民能得到發展,同時卻又猶豫逡巡,惟恐實現這種發展時採取的必要措施會危及他的個人權力;他既感到外國人的存在——說來也許顯得有些自相矛盾——是他保持權力的關鍵,並意識到有必要給他們某些利益,方可繼續取得支援,獲得好處;但卻又設法使外國人的勢力保持均衡,避免使某個外國人以過分明顯的優勢,從而對他們採用了一種蹺蹺板政策,而這種政策,在處理內部事務上依然是衣索比亞政府的傳統。

第七章 前意屬殖民地

第一節 義大利統治的性質

如同其他帝國主義列強一樣,義大利人佔領殖民地是出於經濟上、政治上和戰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