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7部分

ǖ鬧髡牛�獗糾詞巧郴收�ㄌ岢齬�囊�螅凰淙凰�竊�1921年同波斯簽訂的條約中曾經宣佈放棄一切類此的特權,但是條約中規定不得將上述權利讓與任何其他強國。

美國這時正一心覓取新的油源,三個強國原可以就此簽訂一項分享波斯石油資源的協定,但是克里姆林宮不失其特色,寧願單獨行動。1944年9月26日,波斯政府接到蘇聯提出的要求,索取北部五省的特許權,此項特許權在1916年曾歸一個俄國公民所有,不過隨後就被放棄了。但是波斯政府迫於議會的公論,已經決定,在戰事結束以後外國佔領軍撤走之前,不就特許權的申請作出任何決定。美英政府都接受了這一決定,而蘇聯的談判代表則以這樣拒絕的後果對波斯進行威脅。駐紮在德黑蘭的紅軍分遣隊保護人民黨的群眾示威,反對波斯當局的抵制行動,並在蘇佔區聽任左翼為所欲為,對政府百般攻擊詆譭。左翼勢力和右翼勢力的衝突加劇,整個國家實際上已經一分為二。

在北部,俄國人有計劃地把不願遵循他們的政策的波斯官員排擠出去;在南方,好幾個城市裡的人民黨黨部都被有產階級收買的打手搗毀,有產階級這時已經組成了一個以賽義德·齊亞為首的民族意志黨。莫洛托夫在雅爾塔聲言蘇聯對波斯的關係並不緊張時,人民黨的報紙卻於1945年上半年就開展了一場運動,要求設立省議會,特別提到了亞塞拜然,那裡講土耳其語的居民同毗鄰的蘇維埃亞塞拜然居民的關係,要比對波斯其他地區的居民更為親密。由此可見,在波斯,“冷戰”的開始要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早,它開始於隨著斯大林格勒的解圍而“熱戰”向西移去之時:早在1943年,波斯的左翼勢力就在進行動員,以推翻萬惡的現政權,這無疑是蘇聯授意和支援的,而有產階級也已開始組織起來捍衛他們的利益和特權。要說蘇聯的目的不是早就在於把西方的利益,特別是英伊石油公司,趕出整個伊朗國土之外,這是難以說得通的。

英美兩國在1944年初尋求東南部的石油特許權這件事的本身就顯得既不合時宜,又帶有挑釁性,它所產生的後果是促成事態發展的急轉直下,把人民黨推上了第一線,公開出面,大喊大叫,支援蘇聯悍然索取北部特許權的要求,而莫斯科的本意或許倒並不準備讓人民黨在它處於控制政府的地位之前就拋掉不偏不倚的自由主義假面具。總之,這裡同巴爾幹國家一樣,“冷戰”早在對德戰爭結束之前很久就已開始,在這兩個地區,歐洲勝利日都幾乎毫無意義可言。蘇聯在阿拉伯世界就不象在土耳其和波斯那樣急功近利,這一階段只求在埃及、伊拉克、近東國家和衣索比亞設立外交使節,使這些國家裡的本國共產黨得到鼓勵就心滿意足了。1945年6月,新選出的莫斯科大主教訪問近東國家和埃及之行,其用意顯然是要削弱上述諸國的正教徒對君士坦丁基督教普世大主教的尊崇,重樹沙皇俄國教會對他們的權威;此行還帶去了一項建議,重新開辦在沙皇治下建立的許多俄國學校。與此同時,亞美尼亞教長的聖職得到恢復,並在蘇維埃亞美尼亞舉行了教長選舉,這也都是企圖贏得這個資質聰穎而流散各地的亞美尼亞民族的支援,這個民族在幾個中東國家裡處於少數民族的地位,使他們深有俯仰由人之感,他們在土耳其人手下歷盡苦難,還只不過是一兩代人以前的事,因此不勝身世之悲。

1943年11月的黎巴嫩危機中,蘇聯政府暫時同戴高樂結盟,這同它的慣常支援“民族解放”是矛盾的,但是不管怎樣,倫敦的《工人日報》已能把危機的罪責歸之於“反動的英國勢力”。到了1945年5月出現敘利亞危機的時候,蘇聯的支援就已從法國人一邊轉向民族主義者一邊。據說它曾向阿拉伯聯盟敲過警鐘,它不會允許法國人在近東國家的勢力為英國人所取代;1945年7月紅軍的報紙《紅星報》聲言“英國在阿拉伯世界的勢力自1941年以來即已日趨衰微”,這一說法可以看作是戰爭結束後不久就指導蘇聯在中東的侵略政策的一項原則。

第二編 阿拉曼大捷之前 1939…1942年

第一章 埃及的獨立要求 1940年6月

有一位在慕尼黑協定時期深知內情,頗能對埃及輿論進行評價的英國官方人士,曾給筆者作過一番描述,認為情況是如墮五里霧中,既是焦慮不安,又懷有喜悅的期待,期待著英法在阿拉伯世界的勢力日見衰微,或者毀滅無遺。根本談不上什麼驚惶失措,因為公眾還沒有認識到戰禍已迫在眉睫。

1939年3…4月間,德國併吞了波希米亞…摩拉維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