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8部分

(1)為德國工作的:

(甲)在德國和在法國共有:

直接工作的 2;578;000(37%)

間接工作的 1;387;000(20%)

共計 3;965;000(57%)

(乙)只在法國:

直接工作的 1;378;000(24%)

間接工作的 1;387;000(24%) 共計 2;765;000(48%)

(2)為法國工作的:

(甲)在德國和在法國共有:3;008;000(43%)

(乙)只在法國:3;008;000(52%)

戰後法國估計,到德國去的法國工人人數如下:

時期 官方數字 實際數字

1940年10月…1942年6月 150;000 70;000

1942年6月…1942年12月 240;000 240;000

1943年1月…1943年10月 420;000 290;000

1944年1月…1944年3月 25;000 ……

此外,1940年夏,德國還拘留著大約一百八十三萬五千名戰俘。這個數字減少得很慢。同年年底為一百五十萬,1941年12月為一百二十二萬五千,1942年12月為一百一十三萬五千,1943年12月為一百零一萬,1944年為九十六萬。除了已併入德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外,還有因為政治原因彼放逐的大約九萬五千名法國人,以及十萬名猶太人,其中有四分之一是法國人,大約有三分之一是婦女和兒童。在阿爾薩斯和洛林,據估計大約有二十萬人被強迫參加了德軍或準軍事組織,再不然就是被迫遷入德國或其他被佔領國家。在所有這幾類人中,許多人都是一去不復返了。從1939年到1945年,法國最終的人口損失據估計為一百五十萬人。

當維希在德國經濟和軍事機器的鉗制下越來越無力自拔的時候,北非的法國人正在為團結和獨立進行痛苦的鬥爭。盟軍在北非登陸以後,戴高樂和法蘭西民族委員會斷絕了同達爾朗的談判。儘管丘吉爾要求他們不要把他們的分歧公佈出來,他們還是在倫敦廣播了一份說明這種意見不一的宣言。英國人於是不讓戴高樂發表廣播講話作為報復。自由法國一度撤銷了他們的廣播節目以示抗議。戴高樂派對於盟國承認達爾朗所感到的憤慨必然是強烈的,達爾朗本人大概是想把各派人士都爭取到自己周圍,他除了任用維希從前的支持者外,還任命阿爾及爾反對運動的領袖為他的政府成員。上文已經講過,自由法國運動在北非的力量並不很強大,後來達爾朗出乎意外地被人除掉是另一方面的人乾的。

我們已經提到過,法屬北非有一股保皇派的輿論,第三共和國的崩潰又激起了自稱有權繼承法國王位的巴黎伯爵的希望。他於1942年4月秘密會見了貝當,但是這個元帥不是個君主主義者,也無意犧牲自己的地位讓君主政體趁機復辟。盟軍攻入北非後,巴黎伯爵向美軍司令艾森豪威爾進行試探,也未獲得鼓勵。他的支持者卻沒有放棄希望,雖然他們同後來發生的事情究竟牽連到什麼程度今天仍不清楚。不過,這裡沒有必要詳細探討那項至今仍然曖昧不明的陰謀計劃,我們只知道這項陰謀導致一個年輕的學法律的法國大學生博尼埃·德拉夏佩爾於1942年12月24日開槍打死了達爾朗。德拉夏佩爾一直同保皇分子亨利·達斯蒂埃…德拉維熱裡保持接觸。他被倉促地處決了,這使人無法有效地查明是誰唆使他進行暗殺的。但是,看來很可能在亨利·達斯蒂埃的心裡至少有這樣一套計劃,想以吉羅和戴高樂二人的聯合為基礎,用巴黎伯爵的名義來建立一個政權。當然,把兩個將軍都包括進去,便很好地表明,如果確實有這樣一個計劃的話,他們兩人都沒有暗中參與過。

不管這次暗殺的動機如何,除掉達爾朗就搬掉了法國各種力量將來走向團結的一塊絆腳石。自由法國同達爾朗領導的一個政府進行合作是不能想象的,然而,儘管英國和美國有許多人從道義上表示反對,盟國政府已經對達爾朗承擔了義務,幾乎不能否認它們對他的責任了。同時,達爾朗的強有力的個性和威望也必然使他成為阿爾及爾局勢的中心人物。他的消失使北非政府不得不進行徹底的改組。

12月26日,巴黎伯爵曾去要求吉羅寬大處理那個年輕的兇手,但是,後者已在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