澆庸芰巳�ΑT詼劑椋�と擻�4月25日開始佔領工廠,他們同德國人展開了激烈戰鬥,德國人大都奪路逃出市區。民族解放委員會於4月28日接管了該市。這樣,在盟國軍隊到達以前,義大利北部的重要城市基本上已經全部落入愛國者手裡——有時候,例如在都靈,傷亡慘重。接著,盟國當局就著手匆匆接管一切權力,其急促情況往往暴露出來,很不策略。事實上,他們對游擊隊的不信任,給義大利解放的氣氛投下了陰影。
除了全面不信任的氣氛外,義大利人還同法國人為了向來講法語的奧斯塔地區發生了一場衝突。從1943年底開始,那裡對納粹和法西斯的抵抗運動一直是由埃米爾·夏努領導的,他在1944年5月間被新法西斯分子折磨死了。那年冬季,主張脫離義大利併入法國的宣傳,開始從奧斯塔地區的一些教士中散佈出來。1945年4月28日,當地的游擊隊趕走了敵軍,可是次日晚間,法國的巡邏隊越過了邊境。這時,義大利人、法國人和奧斯塔人全部情緒激昂,其中奧斯塔人最希望的也許是自治。5月5日,盟國軍政府和美國軍隊接管了奧斯塔地區。
最後,必須記載一下的是,除了在與盟軍正式作戰中陣亡的義大利士兵外,抵抗運動付出的代價至少是:有兩萬人被擊斃(或者被折磨死),有四萬人受傷和失蹤。往往還出現整個村莊被毀滅的情況,這是從1943年9月18日皮埃蒙特的博維斯村開始的。同時,還有被押送出境和受黨衛隊嚴刑拷打的事件。有許多資料記載了德軍當局把死屍吊在沿街的所有樹上,以宣揚他們的恐怖統治。也許,最聲名狼藉的大規模屠殺,是1944年3月發生在羅馬的阿德亞廷河畔的——當時從被捕的人中隨便挑出了三百三十個人加以殺害,因為有人在拉塞拉路扔了一枚炸彈,炸死了三十二名德國士兵。在全國的犧牲中,也許代價最大的是喪失了一些能幹的——確實是才氣橫溢的——年輕領袖,象加利姆貝爾蒂、貝爾特拉米、萊奧波多·加斯帕羅託、庫列爾以及無數其他人士,在以後的歲月中,人們將為這些人才的損失而深感惋惜。
第四編 法國
第一章 維希法國
1940年5月和6月間法軍潰敗以後,法國於6月22日同德國締結了停戰協定,又於24日同義大利締結了停戰協定。法國處於混亂狀態中,法國人民,用萊翁·勃魯姆的話來說,“在這個打擊下驚慌失措,呆若木雞……喪魂落魄,寸步難行;事實上,他們在麻木和絕望中在地上躺倒了”。法國國內顯然已不可能進一步抵抗下去了。全國各地都承認了6月16日貝當元帥組成的政府的權力;作為一個沉痛的但又無可避免的事實,停戰協定也被接受了。
另一方面,在法國的海外領土中,最初的反應是拒不承認戰敗。摩洛哥的諾蓋將軍、近東駐至總司令米特爾奧塞將軍、敘利亞高階專員皮奧、吉布提的勒讓蒂約姆、印度支那的賈德魯將軍和德古海軍上將等等,都以不同方式表達了要繼續戰鬥的決心。“法國出了什麼事情”,《印度支那電訊報》問道,“使得貝當元帥主持的政府,在我們已經莊嚴地保證決不締結這種性質的和約的時候,竟要求單獨媾和?”“我們樂於接受這項和約嗎?根本談不上。今天,帝國可以拯救法國。”不過,這是一種非官方的反應;而各級官員卻具有等級從屬觀念和服從事實上的政府的傳統,他們經過短時期的猶豫不決後,所有主要的殖民地都同貝當站在一起了。同樣,對於法國部隊的軍官來說,拒不接受停戰協定似乎是違背了效忠祖國的誓言。因此,雖有些微不足道的反對,波爾多政府還是能夠使整個法蘭西帝國隨同法國本土一起退出了戰爭。少數幾個頑抗的人,如賈德魯和勒讓蒂約姆,都被撤了職,他們後來參加了自由法國運動。法國政府作了必要的人事更動,在一批明確表示接受政府權力的總督統治下,可以深信殖民地的忠誠是可靠的。這些總督是:摩洛哥的諾蓋將軍、近樂的米特爾奧塞將軍、敘利亞的富熱爾將軍、吉布提的熱爾曼將軍、突尼西亞的埃斯特瓦海軍上將、阿爾及利亞的阿布里亞爾海軍上將、西非和赤道非洲的布瓦松、馬達加斯加的凱拉、印度支那的德古海軍上將,以及法屬西印度的羅貝爾海軍上將。
戴高樂在英國舉起了繼續抵抗的大旗,他本來可以依靠英國的軍事援助在某些法國殖民地取得立足點。但是,英國政府亟盼不使他們同維希的關係惡化到開戰的地步,並且在一項政策宣告中明確地表示,英國只願意用海軍部隊支援法國殖民地內持不同政見的運動。9月底,英國和自由法國聯合對達喀爾發動的進攻被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