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義大利政府同意再招募二十萬人,其中約有四分之一為金屬工人。德國官方的一項資料指出,1941年9月總數達二十七萬一千人(包括二萬一千七百名婦女)。義大利人在礦山、冶金工廠、軍火工廠、造船廠、營造業、托特協會,甚至在各色各樣商業崗位上工作。數以千計的義大利人離開法國、比利時和盧森堡的煤田到德國去,德國企業完全不管官方的計劃徑自招募他們。
義大利人起初都願意到德國去,因為那裡的工資和各種條件都比他們在國內可以得到的要優厚一些。可是,儘管十分需要某種行業的熟練工人,義大利工人就等級而言卻被當作劣等民族看待,地位大約同羅馬尼亞人相等,遠不及匈牙利人、瑞士人、佛蘭芒人,甚至法國人和荷蘭人。他們不能結交德國婦女。當他們觸犯了納粹紀律時(這種事往往會發生),他們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許多人被送進了集中營,結果義大利不得不為他們的遭遇而正式提出抗議。德國人則抱怨義大利人是多麼拙劣的工人以進行反駁,可是儘管如此,他們還是繼續要求提供更多的熟練工人,特別是提供更多的煤礦工人,作為對義大利供應燃煤的一項條件。然而,墨索里尼不久就想把工人從德國召回而不是把他們再派去,即使這僅僅因為他擔心那個“主宰民族”對於義大利工人那種手無寸鐵的“奴隸階級”的可憐相會變得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了。再則,義大利儘管人口過剩,還是缺少熟練的農業工人和工業工人。在簽訂1941年2月的意德協定以後,義大利工廠和作場中的工作時間都延長了,不久又添僱了許多女工。
希特勒在1941年10月25日向齊亞諾保證,所有不能在德國定居的工人都將遣送回國。雖然在德國的義大利工人總數於1942年6月初增加到三十萬,到1943年5月卻下降到二十三萬。上文已經提到,1943年3月簽訂了一項協議,每月遣返一萬二千名工人,但是在墨索里尼垮臺後、遣返工作暫停以前,有不少工人似乎已經離開了德國。
義大利全面崩潰之際,正是德國比以前更需要外國工人之時。德國人立刻取得了對義大利的控制,他們的徵工隊出現了,到戰爭結束時,大約有十三萬名男女被“蒐集”起來擄到德國去。紹克爾指望義大利在1944年供給一百五十萬名工人,而法國則只供給一百萬,東方供給六十萬;他還說,如果到2月底只招募到七千人,那就是“歐洲的恥辱”。5月間,他親自訪問了義大利,迫使墨索里尼終於同意動員男子去服勞役。這種方法招募到的人並不比以前根據軍事體制所弄到的多。甚至在凱塞林已經禁止“蒐集”後,黨衛隊還根據希姆萊的命令繼續這樣做。除了這種不分青紅皂白的搜捕奴隸外,工廠還奉令撥出它們的一部分工人,否則就會把它們的全部人員一起遷走,可是在這一點上紹克爾同軍備與軍火生產部發生了衝突,因為這個部不願意那些受它保護的工廠失去人手。此外,托特協會還在義大利國內僱用義大利人從事各種建築工程(據說在1943年11月為二十萬人);黨衛隊把人送去強迫勞動;而容克公司和克虜伯兵工廠則在義大利報上刊登出誘人的廣告。拘留在德國和別處的六七十萬義大利士兵也被迫幹活;他們在1944年7月以後才逐漸重新被算作“自由”工人。
第三章 德國佔領義大利和新法西斯政權
1943年9月10日,希特勒在墨索里尼垮臺後第一次發表廣播講話時,竭力頌揚他同“這位偉大而忠實的人物”的友誼,可是等到他的朋友在9月13…14日到臘斯登堡來訪問他時,他又大失所望了。墨索里尼不是渴想打回國去重新執政,而是精神恍惚、萎靡不振,只想引退,去過隱居生活。據說希特勒曾脅迫他繼續鬥爭,揚言否則就要對他個人和義大利人民採取報復手段。9月底對科孚島和克法利尼亞島守軍的大屠殺,顯示出德國人在鎮壓義大利人抵抗方面準備採取多麼激烈的措施。然而,只要義大利人不犯自衛這項大罪,希特勒就沒對他們顯出任何激烈的敵意。他當時對戈培爾說,他在維持交通線方面需要他們的合作,而且他也抽不出足夠的德國警察來用武力統治他們。因此有必要搞一個傀儡政權。早在9月9日,德國電臺就已經宣佈成立了一個“國家法西斯政府”。它最初由7月25日後逃往德國的幾個極端分子組成,現在就把墨索里尼捧出來擔任它的名義首腦。他們在義大利同適當的合作者進行接觸後,在9月27日宣佈了內閣全部名單,包括格拉齊亞尼元帥擔任國防部長,並把墨索里尼及時用飛機送回義大利去執掌一個由別人為他任命的內閣。
戰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