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3部分

進,那末澳大利亞軍隊就可以在緬甸同樣地阻止日軍在西翼的前進。正當澳大利亞人橫渡印度洋時,美國部隊實際上也正在橫渡太平洋開赴澳大利亞。

從軍事觀點來看,這個計劃即使有點冒險,似乎也是非常合理的。誰也不能肯定,澳大利亞人會及時到達緬甸,也不能肯定他們的人數足以阻擋住日軍。但是丘吉爾的計劃並沒有考慮到澳大利亞人的心情。因此,1942年2月20日,即在新加坡淪陷後的第五天,當丘吉爾要求澳大利亞政府同意把他們的一個師調往緬甸時,他遭到了堅決的拒絕。而由於丘吉爾的輕率行動,局面變得更糟。他感到時間的重要性,沒有等待澳大利亞政府的答覆,就命令那些載運澳軍的船隻朝北駛向緬甸。這隻能激怒澳大利亞人。他們記得希臘和新加坡兩次戰役,感到英國人又一次準備把澳大利亞部隊投入一場危險的賭博,這場賭博可能會使澳大利亞本身有受到侵略的危險,柯廷首相斷然重申他的要求:澳大利亞各師應予調回,丘吉爾只得同意。2月23日,他在一個簡短的電報中答應照辦。

這件事不僅嚴重地挫傷了澳大利亞對英國的忠誠,而且還標誌著這樣一個重要的跡象,即美英荷澳聯軍司令部已走向瓦解,盟國在對日作戰中的有效合作也已經結束。就理論上講,澳大利亞政府接受韋維爾作為最高司令官,但到了危急的時候他們卻不願意接受他的計劃去保衛由他負責的地區。應當說明的是,澳大利亞人決不是違背了他們應盡的義務。韋維爾和丘吉爾想調往緬甸去的軍隊,並沒有正式撥給美英荷澳聯軍司令部。他們都是回到本國去的,韋維爾和丘吉爾都無權命令他們去執行任何任務。雖然如此,澳大利亞的拒絕卻使韋維爾喪失了在陸上組成一條抗日戰線的唯一殘存的希望。

在澳大利亞拒絕向美英荷澳聯軍司令部派遣陸軍增援部隊後,接踵而來的是一場海軍的災難。1942年2月27日,爪哇海的戰役摧毀了或擊潰了盟國的海軍力量。殘餘的艦隊向西撤退到錫蘭或是向南撤退到澳大利亞。自然,英國的艦艇向西駛去,澳大利亞和美國的艦艇則向南駛去。荷蘭人妄圖留下來,保衛爪哇,但這項工作是辦不到的,只有極少數荷蘭潛艇逃脫了。3月1日,日軍在爪哇登陸。僅僅一星期後,荷蘭人就放棄了爪哇島。

在這最後一幕到來前,美英荷澳聯軍司令部已經瓦解了。由於澳大利亞人的不妥協,荷蘭人的不滿意,又沒有相當強大的軍隊,韋維爾只有少數空軍部隊歸他指揮,他最後認為,原先委任他在這片廣闊的地區內統一地行使盟國指揮權的工作,是徒勞無益的。早在2月16日,他就預料到爪哇的失守。2月20日,英國部隊開始從那個島上撤退,韋維爾自己於2月25日離開該島到錫蘭去。

韋維爾離開以後,美英荷澳聯軍司令部名義上依然存在,由荷蘭總督出任最高司令官。但他也無能為力。3月1日,還留在爪哇的英國海軍司令斷定撤退是不可避免的,他的美國同僚也表示贊同,於是盟國的美英荷澳聯軍司令部就正式解散了。

盟國聯合司令部的第一次試驗就這樣很不光彩地結束了。這是一次慘重的失敗。韋維爾和他的部下處在那樣不利的情況下,要想取得勝利確實是非常困難的。當時只有在新加坡守得住的情況下,美英荷澳聯軍司令部才可以成為一個實際的指揮機構。回顧起來,新加坡的淪陷似乎是可以避免的,不過一定得有較好的準備、不同的戰術、也許還得有更新式的裝備才可以避免,而更新式的裝備就只能在犧牲其他戰線的情況下才可以獲得。這項準備工作至少是超出美英荷澳聯軍司令部的控制範圍的,因為那必須在韋維爾接任前數月甚至數年就開始準備方才有效。總之,第一個盟國聯合司令部的短促經歷是不愉快的,它的失敗在戰爭時期給盟國在太平洋的合作留下了一個抹不掉的汙點。

由於遠東和南太平洋的形勢發生瞭如此意外的變化,很明顯地軍事方面的整頓是必要的。1942年3月9日,羅斯福打電報給丘吉爾提出了一項建議,主要內容如下:

美國將承擔起在太平洋地區的全部作戰責任。整個地區的陸、海、空軍作戰方面的決議將由美國三軍參謀長在華盛頓作出,華盛頓還將設立一個由澳大利亞、紐西蘭、荷屬東印度和中國組成,並由美國人主持的有關作戰事務的顧問委員會。……

中間地區從新加坡延伸到包括印度和印度洋、波斯灣、紅海、利比亞以及地中海,將由英國直接負責;所有這個地區的作戰事務將由你們來決定。……

在第三地帶,即大西洋和歐洲地區,英美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