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2部分

部隊也能以日益擴大的規模被輸送到需要的地方去了。英美對德國的大舉進攻,只是一個時間和準備的問題了。

當盟國在戰爭中贏得了戰略主動權後,它們之間的那些合作問題就呈現出種種新的形式來了。最重要的轉變是出現在英美與俄國的關係上。在俄德戰爭的最初十八個月中,英美兩國領導人都認為紅軍可能被擊敗或者被迫撤至遙遠的東方,那裡的工業基礎極差,會使俄軍的反攻力量相對地削弱。等到經過斯大林格勒戰役以及俄軍勝利地挺進到烏克蘭邊境的頓涅茨河之後,局面改觀了。俄軍證明他們自己有能力作大規模的反攻,儘管他們受到過種種損失。蘇聯的力量遠遠超過了西方的將軍和政治家以前的估計;當勝利已經在望,關於俄國在戰後世界所佔份額的問題變得越來越迫切了。早先預計的解決辦法中認為蘇聯不過是英美的一個順從的夥伴,待它的西方盟國勝利以後,恢復它的戰前疆界,這種辦法已經變得荒唐可笑,不能適用了。目前所需要的是蘇聯領導與西方國家之間的積極合作。在整個1943年中,美國人和比較不那麼積極的英國人試圖同俄國人取得一致意見,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戰後積極合作的基礎。1943年10月莫斯科外長會議以及1943年11月底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的德黑蘭會議都是這些企圖的首批成果。

戰後問題的出現並不能沖淡蘇聯和西方國家之間更為迫切的軍事問題。眾所周知的為開闢歐洲第二戰場而引起的激動,仍然投下了長長的陰影。俄國人在1941年就要求開闢第二戰場,1942年他們得到一半的允諾,斯大林和他的同僚希望在1943年能實現。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俄國人必須等到1944年。導致這種延擱的那些決議,在俄國是不受歡迎的;但鑑於軍事發展情況頗有希望,而且由西方國家交付給俄國的供應品數量在日益增加,這才防止了公開的破裂。

英美在非洲取得成功以後,接著就產生了一個迫切的軍事問題:從此地又往哪裡去?有兩條路可供他們選擇。一條路是利用突尼西亞作為攻擊西西里和義大利的跳板;從那裡可以進而攻擊巴爾幹(也許同土耳其合作)或者進而攻擊法國南部。另一條路是將兵力集結在英國,進擊法國北部,以期用勢不可擋的力量一舉打垮德軍的兵力。英美的人力物力不許可一下子雙管齊下;這就必須作出某種選擇。

這種選擇因其他戰場的需要而變得更為複雜。特別是中國正處於危險狀態,需要有力而迅速的援助。美國特別關心這個問題,反覆試圖佈置一個戰役來收復緬甸北部,重新開啟通往中國的陸路交通。不過,亞洲戰場也有各種戰略可供盟國選擇。可以在緬甸和馬來亞的日本駐軍後方成功地登陸,切斷其與本國基地的聯絡。特別是收復新加坡或蘇門答臘就可以切斷為日本駐軍運送大量補給品到緬甸去的唯一海道。這樣一個行動計劃,如果成功的話,也許使收復緬甸成為一件相對地容易的事情。似乎還有第三個可能性。如果有一支由印度空運供應的強大遠端轟炸空軍能集中到中國本部,那就有可能去轟炸日本,並可制止日本船舶通往黃海。能做到這樣,就能刨掉日本帝國的主根,並能一擊而切斷亞洲和太平洋的所有日本駐軍同本國的聯絡。但是在亞洲恰恰象在歐洲一樣,也必須作出一個選擇。樣樣事情不能同時去做,再說,亞洲的決定會影響歐洲的決定,反之亦然。

太平洋的進攻戰沒有作到同樣的平衡。這個戰場是由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管轄的,無需英國直接參與戰略決定。對太平洋戰區的給養和人力分配,當然有其關鍵性的重要意義,在作出這些決定方面,聯合參謀長委員會與總統和首相都有最後發言權。但是實際上,太平洋是美國海軍的特殊管區;海軍必須對付所有參加華盛頓“戰鬥”的人,以取得分配給太平洋戰區的人員和物資。可以這樣說,分派給太平洋的份額是絕對的;的確,英國往往認為同意美國海軍的要求是一種勒索性的支付,因為這樣才能把金海軍上將留在盟軍司令部中。分派給俄國的給養也是出於大致相同的情勢;雖則俄國人並不是如此的神聖不可侵犯,因為他們沒有美國海軍那種左右聯合參謀長委員會的勢力。只有從盟國資源的總數中減去太平洋和俄國的分配額以後,各戰場間真正的靈活性分配才開始。中國、印度、中東、地中海以及不列顛群島都是候選人:英美資源如何分配於這些戰場則根據1943年戰略決議而定。

不能預見的事情往往嚴重地影響到後果。在完全攻克突尼西亞之前,因為有過令人失望的延誤,使得在1943年橫渡海峽在法國強行登陸成為不可能了。德軍在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