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1部分

己的特點與傳統,職業軍官從青年時代起就在其中訓練成長。這些傳統很大一部分不得不丟開。甚至象專門名詞這一類的問題雖屬次要,但總的來說也造成了嚴重困難。只有透過熱誠互讓和願意革新的精神,這些困難以及種種比較基本的分歧才得以克服。“火炬”計劃成了真正的盟國事業,歷史上象這樣的軍事行動也許還沒有前例。

第三章 從“火炬”到德黑蘭:盟國奪取戰略主動權 1942年11月…1943年11月

從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一直到1942年秋季,德國和後來的日本曾享有戰略主動權。它們有能力去選擇攻打的時間和地點,並且也因此掙到了軍事上和心理上的極大優勢。

但是從1942年8月到1943年2月,這六個月卻帶來了根本變化。盟國接連地在一個又一個戰場上成功地把主動權從軸心國軍隊手裡奪了過來,從而贏得了一系列的輝煌勝利。這些勝利湊在一起,就清楚地構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雖然德國和日本的反抗本來是頑強的,但是經過中途島、瓜達爾卡納爾、阿拉曼以及“火炬”和斯大林格勒等戰役的失敗,尤其是這時德國潛艇擊沉艦隻的速度已趕不上盟國建造艦隻的速度,勝利之屬於盟國已經沒有多大疑問了。除非大聯盟破裂,才會嚴重地危及它的勝利;認識到這一點,確乎有助於在俄國方面和英美方面使盟國間的分歧保持在容易處理的限度以內。

盟國第一次採取主動是在太平洋戰區。1942年8月7日,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登陸。瓜達爾卡納爾是索羅門群島最南面的一個島。結果是一場劇烈而持久的戰鬥,美軍在這次戰鬥中只能慢慢地佔得優勢。1943年1月晚些時候,日本人發覺把部隊留在那裡代價太大,就開始撤出瓜達爾卡納爾島;到2月9日,美軍才佔領了全島。瓜達爾卡納爾戰役開始後不過數星期,在該島往西約八百英里左右,美澳聯軍先把日軍給攔住了,隨即艱苦地開始將日軍逐出新幾內亞。

這兩個戰役是在極端困難的氣候和地理條件下進行的,它們為次年在太平洋作戰樹立了榜樣。目前出現了兩條“戰線”:一條戰線是在索羅門群島,美軍經過一系列作戰,迫使日軍透過群島海域北移;第二條戰線是在新幾內亞,美澳聯軍在這裡歷盡艱辛地攻克了北海岸。在索羅門群島和新幾內亞兩處,都以陸上基地起飛作戰的空軍力量為關鍵性重點。在新幾內亞,軍隊的運輸和給養,都依靠空運,其規模是史無前例的。這樣可以克服山區叢林沒有公路所造成的某些給養上的困難。不過這樣依靠空運來維持的部隊,在數量上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在馬來亞沿海所發生的“擊退”號和“威爾士親王”號事件以後,沒有盟軍戰鬥機掩護,任何艦隊都不準備冒險闖入敵方陸上飛機航程內的海域,因此美澳聯軍的挺進就不得不為從佔領基地起飛作戰的戰鬥機的有效航程所限制。在太平洋的遼闊空間,以這樣的規模前進,必然只能非常緩慢地向前移動。東京真是遠在天外了。

在中太平洋並沒有什麼可供歇腳的島嶼能把夏威夷與馬紹爾群島及加羅林群島的日軍根據地連線起來。因此也不能對進攻日本這一扇形防禦地區的戰鬥提供以陸上為基地的空軍掩護。在美軍可以直接進窺東京之前,必須建立一支艦隊以對付由陸上基地起飛的飛機並擊破海岸的防禦。這就意味著,首先要建造空前數目的航空母艦,此外,還得建造一批運輸供應和補給的船隻、登陸艇、水陸兩用坦克和標準戰鬥艦等,而建成這樣的艦隊就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只是在1943年11月20日襲擊塔拉瓦及其鄰近的吉爾伯特群島的環狀珊瑚島後,才證明一支沒有陸上飛機直接支援的水上部隊也可攻破日軍防線。塔拉瓦的攻佔,標誌著橫渡中太平洋對日軍作一次新的主力攻擊的開始。在此以前,中太平洋的海洋距離保護了日本的前哨,而把實際的戰鬥侷限於遙遠的西南部。

1943年緬甸的軍事局勢,同中太平洋一樣困難,因而對日軍不能有任何成功的進攻。山脈和叢林把駐在印度和中國的盟軍地面部隊與駐在緬甸的日軍給分隔了開來,而正規的補給方法也不能應付地勢和氣候的困難。(每年5月到10月,雨季的暴雨使得軍隊簡直無法行動),只有放棄正常的交通線,大規模利用飛機來運送部隊和給養,才能對駐在緬甸的日軍作有效的攻擊。一直到1944年方始這樣做了。除嚴重的軍事困難之外,還有重大的政治障礙,阻撓盟軍在緬甸作戰成功。在面臨重重困難和障礙的情況之下,軍事和政治的雙重因素在整個1943年中使得盟軍在緬甸前線的戰鬥毫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