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0部分

1月6日,挪威政府得到正式通知,“英國政府正在採取適當措施以阻止德國船隻在挪威領海內行駛和進行貿易活動”,為此,英國海軍有必要不時“進入挪威領海並採取行動”。應科特的請求,哈康國王就此事向喬治國王說項,使這一決定撤銷了。可是,英國政府對德國透過挪威領海從瑞典運輸礦砂一事仍繼續關注,因此科特作了嘗試,企圖說服瑞典把一部分運輸從北海之濱的挪威港口納爾維克轉移到波羅的海之濱的瑞典港口律勒歐,但是沒有成功,可以料到,主要是由於這種轉移可能對瑞典與盟國的關係產生有害的影響。1940年1月底,英國建議挪威自己在其領海內佈雷,挪威政府答應予以考慮。但是這個建議直到3月20日才交給國防部,3月的下半月,科特向英國政府並向盟國的報界提出,還是把這件事擱置起來對盟國有利,因為運至英國的礦砂增加了,而運往德國的礦砂則減少了。同時,俄…芬戰爭(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2日)已使挪威以及瑞典面臨著區域性被盟國軍隊佔領的危險,盟軍在支援芬蘭的途中,順便會控制納爾維克和瑞典鐵礦區。

在此期間,還有一些小的侵犯挪威中立的行為發生,如交戰國的飛機飛越挪威領土。這類事件發生以後,只要能辨認出非法侵入的飛機的國籍,挪威總是立即向進犯國提出抗議。德國政府通常予以否認,而英國人(在芬蘭戰事中還有俄國人)通常則承認侵入並道歉。交戰國軍艦進入挪威領海,可能產生更嚴重的後果;不過,在這個階段,這種事情難得發生。美國商船“弗林特市”號被德國海軍俘獲,是比較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國際法中對如何釋放被交戰國在中立國領海內俘獲的中立國船隻,沒有任何條款規定,在這種情況下,挪威人允許這條船沿著挪威海岸繼續航行。可是,當它的德國船長將船在豪格松停泊時,法律上的地位就改變了,挪威當局立刻放掉了這條船,把船上的德國軍官和押送該船的船員扣留了起來。德國人提出強烈抗議並加威脅,但是當柏林方面知道挪威人企圖行使國際法賦予他們的權利時,抗議就漸漸地平息了。挪威在這件事上採取的行動,提高了挪威政府的威望;但是在別的事上,尤其在德國海軍輔助艦“韋斯特瓦爾德”號的事件上,挪威對德國卻表現了不必要的順從。在戰爭的這個階段,影響挪威中立的最重要的海軍行動,是英國海軍於1940年2月16日採取的,當時驅逐艦“哥薩克”號駛入耶辛峽灣,並強行靠攏德國的海軍艦艇“阿爾特馬克”號(它是“斯比伯爵”號的輔助艦)。海軍上校(後為爵上海軍元帥)菲利普·維安率領的一支隊伍強登敵艦,打敗了德國船員,救出了被“斯比伯爵”號俘虜而藏在“阿爾特馬克”號上的二百九十九名英國戰俘。在戰鬥中放了幾槍,打死了四個德國人。按照這件事的是非曲直而論,英國的行動無疑是值得同情的,而英國政府也有可以爭辯的法律依據。挪威白皮書聲稱挪威人允許“阿爾特馬克”號駛入挪威的“外部”領海是有理由的,不過批評了艦隊司令——他得到外交委員會的支援——讓這條船透過卑爾根軍港。但是另一方面,就在這同一份白皮書中,他決定對“英國的破壞中立”不予抵抗,卻得到稱許,理由是“一箇中立國如其中立受到侵犯,按照國際法它並無義務使用武力來對付顯然佔優勢的兵力”,而且,“我們急於要避免,由於耶辛峽灣之戰的直接結果,挪威被捲入德國的一方作戰”。科特在挪威議會中所作的一次說明中,聲稱抵抗將是沒有意義的。這項宣告同科特給英國和德國外交官的通知是矛盾的,通知說,“不論發生什麼情況”,挪威今後將“開火”。但是,英國政府和德國政府這時終於感到,挪威沒有能力,也許甚至不願意,捍衛它的中立,這樣,德國對挪威的威脅就開始包含著不祥的凶兆。希特勒這時明確地決定入侵挪威,而英國人則決定在挪威領海內的航道佈雷,希望藉此挑動德國進攻挪威,從而為盟國的軍隊不以侵略者而以救星的身分在挪威登陸開闢道路。這時科特透過華盛頓方面迫切要求盟國對挪威處境的危險表現更多的諒解;可是盟國對挪威的口氣也變了,英國的政治家們這時再三聲稱,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不應保持中立,而應為自身設想,參加到西歐國家一邊來。

挪威從戰爭一開始就被捲入了海戰,但它的中立政策卻直到俄國進攻芬蘭時才在軍事…政治方面經受了第一次嚴重的考驗。挪威人民的心情雖然都向著芬蘭,但是在負責的政治崗位上,卻沒有人準備按這種心情行事。尤其是首相,他利用了自己的全部權力來保持最嚴格的中立,而科特則心甘情願地執行了這項政策。此外,德國駐奧斯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