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2部分

�憂┒┝艘幌鈽�欏P�楣娑ㄗ櫓�父霾ɡ際Γò�ㄅ詒�湍ν脅慷櫻��魑�恢Ф懶⒌木�櫻�晌骺貧�夠�富櫻�諉司�邢磧幸歡ǖ牡匚弧�2月中旬又簽訂了一項法波補充協議,規定重建波蘭空軍。

同時,1939年11月25日西科爾斯基在倫敦進行正式訪問時,就波蘭軍艦與英國海軍合作問題與英國政府締結協定。三艘驅逐艦(波蘭的小規模海軍中最新式的軍艦)在8月底戰爭開始以前奉派到英國海域;潛水艇“奧澤爾”號在冒險從塔林脫逃以後,於10月14日也到了英國。到1940年5月初,可使用的波蘭海軍人員超過了逃出的艦艇的需要,英國給了一艘驅逐艦供波蘭軍官和水兵使用。

1940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法國瀕於淪陷,波蘭流亡政府從昂熱遷到倫敦。拉奇基耶維奇總統於6月20日到達英國。他受到國家元首的禮遇,到達時英王前去迎接。根據西科爾斯基和丘吉爾達成的一項協議,把數千名波蘭士兵由英國軍艦運至英國,使波蘭軍隊能再次重建。這一次是在英國土地上重建軍隊,繼續投入對德戰鬥。

第二章 波羅的海國家

德國人在侵犯波蘭以後,立即對蘇聯政府施加壓力,要它在其利益範圍內的土地上對波蘭採取行動,這一利益範圍,按照1939年8月23日蘇德協定附屬秘密議定書的規定,一旦作領土和政治的調整時將劃歸蘇聯。採取這一行動的必要性,莫斯科雖然承認,但是最初是猶豫的。它甚至承認自己對德國迅速得手感到震驚。可是,到了9月中旬,莫斯科終於下了決心,9月17日,紅軍越過蘇聯邊界進入波蘭。

一天後,塔斯社的一條新聞談到波蘭的潛艇在當地“統治集團幫助下”——這是一句不祥的話——進入波羅的海國家港口避難。還說有一艘潛艇,由於愛沙尼亞當局的疏忽,在塔林失蹤。因此,蘇聯將根據德軍在波蘭的進展來決定自己在波羅的海國家的行動速度。

秘密議定書規定,立陶宛的北部邊界將作為劃分蘇德在波羅的海地區勢力範圍的分界線,正如舒倫堡的夥伴希爾格所說,彼得大帝血戰二十年想奪取的地方,大筆一揮就到了蘇聯手中。議定書還規定,關於維持一個獨立的波蘭問題,將根據以後政局的發展來決定。這樣,立陶宛就將納入德國範圍。然而,議定書明白地承認立陶宛對維爾紐斯地區的權利。

當蘇聯政府開始行動的時候,德國是準備遵守這些規定的,但正如上文所述,蘇聯政府重新考慮後,認為從它的觀點看來,關於立陶宛的規定是不能令人滿意的。蘇聯重新考慮的內容,在9月25日斯大林接見舒倫堡時有所透露,他在談話中說到,假如德國同意,並“慨然予以支援”的話,他將對波羅的海國家立刻採取行動。在這一點上,斯大林建議把立陶宛從德國範圍劃入蘇聯範圍,作為報答,他擬將波蘭境內的分界線改劃,把德國控制的地區擴充套件到通稱的寇松線。對此德國表示同意。9月28日,莫洛托夫和裡賓特洛甫簽署了邊界和友好條約新的秘密議定書,其中對8月23日的議定書作了適當修改。

斯大林在9月25日接見舒倫堡時,談到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但未提到芬蘭,自然,芬蘭問題是一件更為棘手的事。而一旦準備就緒,蘇聯的行動便節節進展,當10月5日輪到芬蘭時,第一階段已接近結束。

莫斯科的第一個目標是誘使波羅的海三國與蘇聯締結互助條約,為它提供新的海軍基地、陸軍基地和飛機場。莫斯科已分別在9月28日、10月5日、10月10日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簽訂了這類條約。

愛沙尼亞外交部長卡爾·瑟爾泰曾兩次訪問莫斯科。第一次,他帶著商業部的一個高階官員於9月22日動身,表面上是去簽訂一項貿易協定,並參觀農業展覽館。9月26日,他一回國便提出報告,說蘇聯政府要求締結一項互助條約,根據該條約,俄國將在帕爾迪斯基港取得一個海軍基地——原來曾要求在塔林建立基地——並在愛沙尼亞的一些島嶼上建造飛機場。如果愛沙尼亞政府拒絕締約,正如莫洛托夫警告瑟爾泰那樣,蘇聯將“透過其他方式”迫使愛沙尼亞答應這些要求。9月27日,瑟爾泰再次動身去莫斯科。

當塔林方面正在商量對策的時候,蘇聯飛機已在愛沙尼亞上空大飛特飛,蘇聯軍隊沿著蘇愛邊境集結的謠言甚囂塵上。愛沙尼亞政府考慮到自己已面臨立即遭受進攻的威脅,於是指示瑟爾泰在原則上接受締約的建議,但必須設法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建立的軍事基地,只有當締約的雙方中有一方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