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9部分

林人對軸心沒有表示任何熱情。僅有的一些歡呼來自希特勒青年團和義大利僑民中的黑衫黨徒,第二天,還增加了來自柏林的學童和勞工陣線的成員們的歡呼聲。當局匆匆忙忙地給職工們放了一天工資照付的特別假日。在另一方面,齊亞諾同納粹領袖們會晤後留下的印象是,從米蘭會談以來德國的政策並沒有變。象凱特爾和黑森的菲利普親王一樣,希特勒也再一次向他保證說,地中海政策的方向留給義大利去決定;他還讚賞義大利從阿爾巴尼亞出發以控制巴爾幹各國的計劃。裡賓特洛甫再次勸說需要有至少為期三年的“和平”;建議對待南斯拉夫和土耳其要有所節制,因為齊亞諾對它們曾表示過一些敵意。但對義大利的關於克羅埃西亞的計劃則給予有條件的贊同。希姆萊對克羅埃西亞計劃更表同情,勸告義大利人立即建立他們的保護國;並討論了同天主教會達成一種暫時解決辦法的可能性。齊亞諾鼓勵他在那個方向努力前進,一部分也是為了使同盟在義大利更得人心。柏林的各次會談並沒有收進齊亞諾的檔案集內,他的《日記》只作了概括性的記載。例如,在以前各次會談中時常涉及的南蒂羅爾問題竟完全沒有提到。也沒有提到波蘭。不管對齊亞諾是否真的沒有談起波蘭問題,看來他離開柏林時絲毫也沒有料到。希特勒已選定了那一天來詳細說明他的在同西方國家算帳之前先孤立和進攻波蘭的計劃。

因此,關於裡賓特洛甫在米蘭曾欺騙或脅迫義大利人以使他們參加鋼鐵公約的傳說,實際上是沒有根據的。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墨索里尼已經在盼望同德國結盟,在他5月4日給齊亞諾的指示中,他還提議自動地承諾軍事義務。有幾個理由使他相信,他必須抓住這次機會在特別有利的條件下取得正是他所需要的那種同盟。他長期來一直是寧願要一個意德同盟,而不願訂立三國條約。為了使日本人滿意,三國條約的牙齒漸漸地都被拔掉了;裡賓特洛甫雖然仍在拖延時間,由於日本人最近的答覆,已處於不利的地位。而當前事態的發展,使得墨索里尼一方面對於德國的意向,另一方面對於義大利人對同盟的反應,都感到很放心。為了阻止土耳其政府參加民主集團,甚至連起草條約所必需的短暫時間都不能等待就宣佈了這項條約,這看來對他也是重要的。總之,這個決定正是那種能引起墨索里尼幻想的戲劇性的巧妙魔術。

然而,這一條約使義大利的處境更加危險了,因為墨索里尼是帶頭要締結這項條約的。義大利的無條件保證給予軍事援助,這是在公約中明白規定著的,而德國對於“和平”時期或勢力範圍的保證,除關於共同邊界有文字規定外,則只是口頭上的東西。如果納粹黨人在不久的將來挑起一場危機,義大利就沒有能借以逃避責任的條款可以引用;而害怕被譴責為使他的國家第二次背叛盟國,也將是墨索里尼很難違抗的一種推動力。

墨索里尼在締結鋼鐵公約上之所以要採取主動,其動機據洛雷因5月23日的估計是這樣的:

大致說來,他獲得了希特勒同他磋商的權利,而這一同盟就是他付出的代價。有過四次,我們有理由認為,希特勒並沒有裝做同他的軸心夥伴進行過真實的磋商就徑自行動了,而墨索里尼則是要麼不得不接受,要麼聽之任之。墨索里尼不可能拆散這個軸心,因為它缺乏明確的規定。如果德國不遵守盟約,墨索里尼才有可能拆散這個同盟。

洛雷因在他的信件結束前,還記下了一些“更加兇險的因素”:

例如,義大利領袖的信念是,單單意德結合這一點,就能給義大利帶來利益;加伊達(在5月22日的《義大利日報》上)特別強調下次戰爭的窮國反對富國的掠奪性質;義大利逐漸淪為德國的政治上和經濟上的附庸,這看來是不可避免的。

這三點,在以後的四年曆史中一個接著一個地全都被證實了。

據說,在簽署鋼鐵公約後,當裡賓特洛甫宣稱現在再也沒有任何詭辯能夠破壞意德的團結時,“一絲淡淡的勝利的微笑”掠過了他的臉上。從一開始起,來自德方的訊息和評論就特別強調,為了實現這種團結而正在採取的各種步驟,而謠言不久也提到了兩國海軍和陸軍統帥部的統一。值得注意的是,德國第一批訪意的官員是德國空軍的米爾希將軍和納粹勞動服役組織的康斯坦丁·希爾。5月底,一個義大利海軍代表團訪問了基爾;7月,人們在談論巴多里奧的訪問德國;這時都靈的菲亞特工廠,為了按照德國的設計大量生產飛機引擎,也已經進行了改組。然而,義大利戰備物資的需要,並未得到充分滿足,特別是在高射炮方面。

在經濟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