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的尊敬和禮遇;但在幕後德國又對他們施加了強大的壓力,要他們公開地出來站到軸心國家一邊。辛卡…馬科維奇告訴裡賓特洛甫說,南斯拉夫目前不能參加反共公約,因為它認為這是完全針對俄國的。6月5日在同保羅親王談話時希特勒說,特別是因為心中想著義大利,南斯拉夫就更“應該做出一些姿態來明白無誤地顯示它對軸心國友好的政策”。裡賓特洛甫並建議,這可以採取退出國際聯盟的形式。顯然是屈服於這些勸告,南斯拉夫攝政保羅親王同意了後面這一建議,雖然並不是很熱情的。不過這事最後還是擱置起來未作出決定。
7月8日,魏茨澤克告訴南斯拉夫駐柏林公使安德里奇說,“如果南斯拉夫不明確地脫離巴爾幹協約,它將使自己受害”。但是一星期之後,安德里奇解釋說,南斯拉夫在這件事上必須謹慎從事。布萊德公報中已經包含有“某種程度的割斷關係”,公報宣稱保加利亞和南斯拉夫兩國都奉行獨立和中立的政策。公使還說,他的國家的不接受下屆國際聯盟理事會主席職務,應視為在同那個組織割斷關係方面又前進了一步。他們並不認為“以太明顯的一種方式來進行”是明智的。但是這種答覆並沒有說動德國人,他們對答覆的誠意表示懷疑。據保加利亞人說,在布萊德“南斯拉夫曾解釋它為什麼拒絕斥責巴爾幹公約,說為了密切注視它的發展,和在必要時指導它的發展,留在公約內比在公約外要好些”。儘管如此,一直到保羅親王7月17日至8月2日訪問了倫敦,希特勒才相信南斯拉夫確實是叛變了。可能是德國人相信了這樣的謠言,即南斯拉夫的黃金儲備已在3月間轉移到倫敦,不管怎樣,遵照裡賓特洛甫的指示,7月25日安德里奇又一次被問起,為什麼南斯拉夫不退出國際聯盟。另一方面德國駐貝爾格萊德公使29日也奉命為此目的對南政府重新施加了壓力。可是,這並沒有產生效果。希特勒8月12日在上薩爾茨堡又向齊亞諾抱怨說南斯拉夫人不可靠。保羅親王在倫敦時曾“尋求西方國家的保證”:南斯拉夫“保持中立將只限於公開倒向西方民主國家還有危險的那段時間”。可是,9月1日安德里奇又聲稱南斯拉夫將繼續保守中立,並正在試圖促使巴爾幹協約的其他國家也採取同樣態度;當被告知德國盼望一種“善意的”中立時,這位南斯拉夫公使表示這將是他的政府的政策。
同其他巴爾幹國家一樣,南斯拉夫人同德國進行的商談,其動機大多數是為了要武器。到6月底,德國給予南斯拉夫一筆信貸用以購買軍用物資的談判告成。但是在此同時德國外交部得悉,法國正在向南斯拉夫人建議給予購買武器的信貸;南斯拉夫人對於德國的信貸能否到手沒有十分把握,因此傾向於接受法國的供應。另外有報告說,南斯拉夫已訂購了五十架英國飛機。幾天之後,在7月5日,德國給予購買武器的信貸以換取石油特許權的議定書在貝爾格萊德簽字。7月中旬,安德里奇要求給予高射炮和反坦克炮;他還要求4月份定購的、規定於7…9月交貨的五十架多爾尼爾、五十架梅塞施米特和三十四架菲澤萊爾飛機,應“迅速”交貨。但是希特勒反對把任何“重要的”東西供應給南斯拉夫,因此預定要運送的物資有一大部分被扣下了。一週之後安德里奇又焦急地詢問起梅塞施米特和多爾尼爾飛機,因為還只交付了五架前一種。但是到8月24日希特勒的經濟專家們自行決定,石油合同應該簽字,同時南斯拉夫人也應該得到他們的武器和飛機。
在東南歐各國中希特勒最不信任南斯拉夫,其次則是羅馬尼亞,主要因為它過去是、而且現在仍是波蘭在這地區的最好朋友。此外,它還接受了西方國家的保證。希特勒8月8日在上薩爾茨堡對恰基說,在巴爾幹半島各國中,“最靠不住的是羅馬尼亞,其次是南斯拉夫,然後是希臘”。幾天之後他對齊亞諾說,羅馬尼亞“害怕匈牙利”。而且“軍事上極為虛弱,內部極為腐敗”。他並不認為卡羅爾國王會放棄他的中立,除非不得不如此,因為羅馬尼亞指望柏林能保護它以抵制匈牙利和保加利亞的修改條約的要求。7月7日加芬庫在布加勒斯特向德國公使法布里齊烏斯強烈抱怨德國報紙刊載(羅馬尼亞報紙有轉載)關於德國支援保加利亞要求收回多布羅加的文章,大喊:
我們應該受到這樣的報答嗎,就因為我們,國王和整個政府,正在盡一切努力以求同德國和好,正在向德國訂購武器和軍需品,並且在經濟上讓我們的國家向它開放?在這樣的情況下,那我們怎樣去履行根據經濟條約簽訂的合同呢?人民的感情將會變得無法忍受的。
一個月之後魏茨澤克報告說,羅馬尼亞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