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得三萬萬二千萬農民的幫助和擁護。國民革命,就是工農商學兵聯合起來的革命。唯有把農民動員起來,參加革命,國民革命才能成功。農民一支軍,佔全國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尤不可拋棄……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毛澤東醉心於中國農民運動,以至被人們稱為“中國農民運動的大王”。就在毛澤東忙著在廣州番禺學宮為農運學員們講課的時候,蔣介石步步高昇。六月五日,蔣介石出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六月二十九日,出任國民政府委員。

七月五日,出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軍人部部長。

七月六日,張靜江以患足疾為理由辭職,蔣介石出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

這樣,蔣介石握黨、政、軍大權於一身,成為國民黨的第一號人物。

七月九日,廣州東較場人頭濟濟,十萬軍民雲集那裡,舉行北伐誓師大會。蔣介石頭戴大蓋帽,一身戎裝,在萬眾歡呼聲中宣誓就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發表就職演說:“今天,是國民革命軍舉行誓師典禮的紀念,亦是本總司令就職的日子。本總司令自覺才力綿薄,為中國國民革命的前途負如此重大的責任,惶恐萬分。但現在北洋軍閥與帝國主義者,已來重重包圍我們、壓迫我們了,如果國民革命的勢力不集中統一起來,一定不能衝破此種包圍,解除此種壓迫。所以本總司令不敢推辭重大的責任,只有竭盡個人的天職,擔負起來,以生命交給黨、交給國民政府、交給國民革命軍各位將士。自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一天,成了蔣介石的“登基”之日。隨著傳媒的廣泛報道,蔣介石的知名度迅速上升,“蔣總司令”之稱由此而起。而此時此刻,毛澤東並不為人所注意。

國共依然保持著合作。中共黨員和國民黨黨員並肩北伐。蘇聯顧問亦在總司令麾下效力。蔣介石率八個軍,十萬兵馬,向北推進。九月三日,蔣介石在武昌城下塗家灣指揮攻城,毛澤東則從廣州前往黃埔軍校,發表演講。毛澤東演講的題目是《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的關係》。

十一月,毛澤東接中共中央通知,偕妻楊開慧及二子離開廣州,前往上海。到滬後,毛澤東出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不久,毛澤東挈婦攜子經武漢回到老家湖南,寫出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列為《毛澤東選集》第二篇的著作……在中共內部,陳獨秀並不看重毛澤東,倒是瞿秋白非常讚賞他。一九二七年四月,瞿秋白為長江書店所印毛澤東著《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書作序,指出:“中國革命家都要代表三萬萬九千萬農民說話做事,到戰線去奮鬥,毛澤東不過開始罷了。中國的革命者個個都應該讀一讀毛澤東這本書,和讀彭湃的《海豐農民運動》一樣。”

第一部分:最初歲月蔣介石陷入國民黨內群雄紛爭之中

就在這時,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凌晨四時,上海響起密集的槍聲,顯示了蔣總司令手中槍桿子的威力。蔣介石下令“清黨”,大批逮捕、槍殺中共黨員,史稱“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蔣介石走了三步棋:一年前的“三二○事件”,只是初露鋒芒的他實行反共的“火力偵察”;接著,《整理黨務案》的透過,表明他決心從國民黨中“分共”;這一回,已經立穩腳跟、大權在手的他,以武力實行“清黨”,亦即反共。外電急急報道:“在中國,‘KMT’與‘DP’火併,徹底決裂!”“KMT”,國民黨的英文縮寫;“DP”,共產黨的英文縮寫。“DP”目前自然鬥不過“KMT”,因為蔣介石手中有著槍桿子。蕭楚女、陳延年、趙世炎等,一個個倒在血泊裡。毛澤東倒是從中悟明瞭一個真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雖說有人挖苦毛澤東是“槍桿子主義”,毛澤東卻不悔。一九二七年秋天,毛澤東在湖南發動了“秋收起義”,然後帶著兵馬上了江西西部的井岡山,走上了用槍桿子對付槍桿子的道路——用毛澤東的話來說,叫做“武裝鬥爭”;用斯大林的話來說,那是“中國革命的特點——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蔣介石呢?雖說他在“清共”、反共方面步步得手,可是他在國民黨內不孚眾望。他獨攬大權,引起了不滿。那個汪精衛,依然是他在國民黨內的勁敵。雖然汪精衛被迫遠走法國,但他的“影子”仍威脅著蔣介石。

一九二七年三月十日至十七日,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在漢口南洋大樓召開。會議掀起反獨裁運動。蔣介石、張靜江拒絕出席。毛澤東作為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倒是出席了會議。此會推選尚在國外的汪精衛出任國民黨中央常委會主席和國民政府主席,裁撤了原由蔣介石擔任部長的軍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