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能有的。王次仲默然了。次日宿營造飯,王次仲立即拉著程邈開始謀劃書體新法。王次仲說,隸書八分求的是實效,快捷方便為本,必須有個根基:改大篆小篆的象形結構,以橫平豎直的書寫筆畫為結構;否則,文字還是不脫畫形。程邈大為贊同,又提出一條:書體的要害是轉折筆,要改大篆小篆的圓轉為方折,運筆會加快許多。兩人一口聲相互贊同,舒暢得大笑了好一陣,依稀又回到了當年互相求師的樂境。
李斯將政事交給了右相馮去疾,一心沉浸在了文字的海洋裡。
總司改制運作的程邈奏請皇帝允准,將一應參與文字改制的官吏都搬進了博士學宮。李斯等創制小篆者一座庭院,程邈等隸書創制者一座庭院,勘字署吏員一座庭院,所有的博士都是後盾,可隨時參與會商。程邈一攤進展紮實,與王次仲兩人一商定方略,主要的事便是日日寫字日日議字,可說是日有進展。李斯胡毋敬趙高這一攤,卻卡住了十餘日沒有進境。最要害的難處是三處:
其一,字制之難。戰國之世,小篆業已生髮為一種流行書體。唯其流行,形制便因國因地因人而異,沒有統一形制。要統一形制,必得先定法度,並得先寫出若干字樣正規化。而法度正規化之難,如何能沒有爭議?
其二,字數之難。也就是說,是將勘定的天下三萬余文字全部寫成小篆,還是隻寫一部分,抑或只寫常用字?全部寫,數量太大,延誤改制期限。部分寫,則存在如何分割,寫哪些字?凡此等等,亦有爭議。
其三,文體之難。也就是說,寫成何等樣東西?是一個個單字排著寫?還是編成某種文體,既利於識字,又利於知識傳播?寫單字快捷,然卻過於簡單,對童稚發矇顯得很是枯燥無味。而編訂文體,則難免用字重複,起不到增大識字數量的效用。這一難,最費心思。
旬日之間連番會商,又廣採博士們種種謀劃,李斯胡毋敬趙高三人又反覆議論揣摩。最後議決之日,李斯出面,對應上述三難,確定了三條法度。一則,小篆形制,以秦篆(秦國書寫的小篆)為本。原因是秦篆形繁,寫難識易,不易混淆。為防文字形制過簡而不易區別,這次改制須明確數目字寫法:凡數目字,文(筆畫)單者,取茂密字替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分別寫作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以利各種書契之明白無誤。二則,本次改制,小篆書體只寫常用字;其餘文字,由勘字署吏員在小篆正規化確定之後一一寫出;如此既不遲延改制,又使所有文字皆有正規化。三則,小篆常用字確定為三千,由李斯、胡毋敬、趙高各寫一千字。此千字不能寫單字,必須成文,且必須儘量減少重複用字,以利於初學識字之趣味盎然。為最大限度避免重複用字,三人書寫正規化文字的用字領域給予區分,各有命題:李斯《倉頡篇》、趙高《爰歷篇》、胡毋敬《博學篇》。
諸事確定,李斯三人各自離群索居,開始了文體構思。
程邈兩頭照應,給李斯三人每人各配了一名勘字署吏員、一名博士、一名繕寫能吏。勘字署吏員專門職司三方通聯,以確定用字不相重複;博士專司會商文體,以出風采;繕寫能吏專司謄刻抄寫副本。
這一夜月明星稀,庭院沉寂。李斯鄭重沐浴了一番,整裝束髮,來到了庭院大池旁設定好的香案之前。李斯拈起香炷深深一躬,拜倒在地,莊重地禱告:“倉頡書聖在上,大秦丞相李斯奉天子之命,一統天下文字。今欲以小篆為天下範書,祈求書聖佑護,賜我神思,賜我才具,佑我千字文華彩成章。倘有正字不周之處,伏唯書聖見諒。”
河漢璀璨的夜空,滾過了一陣隱隱沉雷。李斯禱告完畢,站起身來仰望星空,卻沒有一絲雲跡。李斯心下一熱,大袖一甩,毅然走進了書房。李斯在長案前落座,鋪展開一方製作精美的羊皮紙,肅然提起了大筆。便在這萬籟俱寂之時,李斯原本並無成文的心田突然泛起了滾滾滔滔的波瀾,詩情勃發,一個又一個秀麗道勁的秦篆工穩地從筆端流淌出來……
倉頡篇
倉頡作書 文明始成 甲骨之刻 古奧粗簡 史籀大篆 形繁難辨及秦壹治 新書勘定 皇帝立國 愛育黔首 臣服四海 遐邇王土化被草木 人皆更生 車塗同軌 田疇為畝 度量衡齊 郡縣鄉亭華夏九州 兵戈止患 封建不再 萬民康寧……
李斯專注地寫著,燭淚不斷地流著,燭花不斷地爆響著。雄雞一聲長鳴,刁斗瞠瞠打響,李斯才擱下大筆,頹然軟倒在地。
霜降時節,文字改制宣告大成了。
慶功大宴上,始皇帝饒有興致地親自吟誦了李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