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所任多為要害官署之實職大員,至少是各官署的領班大吏。目下的秦國官署,六成的領事之“丞”(官署副職)都是王族子弟。不同者二,王族官吏年高不退隱者居多。除了明顯的傷殘大病不能理事者,王族官吏極少有因年高體弱而退隱的先例。其間因由有三:一則,王族子弟都有本來的家族封地與王室苑囿每年撥付的“例谷”進項,儘管是虛封不領民治,但所分賦稅還是能在加冠之後人人擁有一座府邸;如此,王族子弟任官之後不須另建官邸,各方都覺得儉省物力。二則,王族官吏熟悉政務通曉各官署人事,辦事利落快捷,無論其主官上司還是其屬下吏員,都喜歡有個王族子弟做署丞。三則,秦國王族子弟向有傳統,守法奉公,不貪不奢不爭功。甚至多有王族子弟更換姓名隱匿出身而從軍,直到高年,軍中依然不知其為王族子弟。唯其如此,朝野對王族任官從來沒有作為事端提出過。

因了秦國王族的奮發自律,也因了給官署帶來的種種便利,各官署裁汰冗員,便極少列入王族官吏。只要不是顯然病弱,王族子弟尋常都是老來依然在官在職。依據李斯與國正監的共同查勘,軍中王族將士除外,在咸陽並各郡縣任職的王族高年官吏百餘人。此等高年老吏除了堅持每日應卯會事,遲暮懵懂者大有人在。而這些高年大吏的職司,恰恰又都是最需要能晝夜連軸轉且機敏精幹的要害職位。

反覆思忖,嬴政登門探視了駟車庶長老嬴賁,會商出一則移勢之策:以西畤郊祀為名,將在位的王族元老與年高大吏,全數高車駟馬送到西畤左近的羽陽宮,而後由文火化之。西畤,是秦人立國之初在秦川興建的第一座祭壇城堡,建成於秦襄公八年。西畤落成之時,東來秦人在西畤舉行了盛大的祭祀白帝禮。此後六代一百餘年,秦人一直奉上天白帝為秦人正神。後來,秦宣公在關中渭南地帶興建密畤,改祭青帝,同時奉上天青帝為秦人正神。及至秦獻公東遷都城於櫟陽,恰逢櫟陽“雨金”祥瑞,建成畦畤又行大祭,再次祭祀白帝正神。期間,雖也有秦靈公祭過華夏始祖神黃帝、炎帝,但從此之後,秦人尊奉的上天正神,便始終是白帝青帝並存,直到嬴政在統一天下後經陰陽家論證而正式尊奉水德,奉青帝,色尚黑。這是後話。目下之秦國,西畤是秦人東進的最早祭壇,具有無可爭議的發端地位,與早期都城雍城一起成為秦人的立國聖地。在西畤郊祀,老秦部族的任何成員能夠被邀參與,都是一種很高的榮耀,斷沒有拒絕的理由。

王族元老們匆匆趕到大殿,秦王卻沒有臨殿會事。

羽陽宮總管老內侍宣讀了一道王書:秦王進入沐浴齋戒,著所有與祭者從即日開始沐浴齋戒三日,而後行西畤郊祀大禮,祈禱白帝護佑秦國。王書讀罷,老臣們一片肅然,異口同聲地奉書領命。目下朝野無人不知,這個年青的秦王日夜勤政惜時如命,他能三日沐浴齋戒脫開政事,實在是破天荒也!秦王如此看重郊祀大典,王族臣子夫復何言?

三日之後,曙色未顯,隊隊車馬儀仗轔轔開赴十多里之外的西畤。及至太陽高高升起的辰時,郊祀大典圓滿成禮。所有與祭者都分得了一份祭肉,無不感慨唏噓。依照郊祀禮儀,與祭君臣三百餘人,各自肅立在原有的祭祀位置虔誠地吃完各自分得的祭肉,祭禮方算圓滿告結。這日也是一樣,吃完具有神性的祭肉,盛大的車馬儀仗轟隆隆開回了羽陽宮。將到宮門,與祭元老們接到王書:歇息兩個時辰,午後赴殿,秦王會事。

午後的庭院春陽和煦。秦王說大殿陰冷,不利老人,不妨到庭院曬著太陽說話。元老們分外高興,紛紛來到庭院各自找一處背風旮旯舒坦地坐了下來。年青的秦王也在池畔一方大石坐了下來,看看這個問問那個,一時還沒說到正事。誰知這一到太陽地不打緊,不消片刻,便有幾個老人在暖和的陽光下眯起老眼扯起了鼾聲。更有許多老臣,急匆匆站起離開,歸來片刻又急匆匆離開,額頭汗水臉色蒼白呼哧呼哧大喘不息。嬴政眼見不對,一邊詢問究竟何事一邊緊急召來太醫巡視。三位老太醫巡視一圈,回稟說沒有大事,瞌睡者是連日齋戒今日奔波,體子發虛的老態;來去匆匆者是吃了祭肉消化不動,內急;服得三兩服湯藥再調養幾日,當無大事。

“王叔,我吃得祭肉最多,如何沒事?”嬴政聲音大得人人聽得清楚。

“王叔能與你比?”做大田丞的元老氣喘吁吁搖手,“你虎狼後生也,我等花甲老朽也。那祭肉,都是肥厚正肉,大塊冷吃,倒退十年沒事。今日,不行也……”

“是也是也,不行了。”周遭一片紛紛呼應。

“三日齋戒,腹內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