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向南聯盟軍雷達傳送干擾電磁波,使南聯盟軍方的通訊系統、地對空導彈和電子戰裝置陷入癱瘓,使轟炸機順利實施對目標的轟炸。
當時,有人認為投擲到駐南大使館的炸彈是巡航導彈,實際上,這種可能應予排除。戰斧式巡航導彈是美國海軍的主要艦載對地攻擊武器,有很高的命中精度和很大的破壞力。但戰斧式巡航導彈受其飛航式彈道的限制,其較低的飛行速度和飛行高度,難以獲得貫頂擊穿駐南大使館五層大樓所需能量,海上單一艦艇連續發射或者多艘艦艇同時發射,也難以實現從不同方位和高度對同一建築物的多角度攻擊。
從現場來看,大約是五顆或者六顆炸彈造成了這一場災難,因為沒有專門的裝置,所以確認起來有些困難。
但是從B-2隱形戰略轟炸機的彈艙結構佈局來看,兩個彈艙並排位於機身正下方縱軸線的兩側,每個彈艙在其旋轉式發射架上最多懸掛八顆炸彈,總共可掛十六顆。為保證飛機穩定飛行,所有炸彈或導彈都必須對等對稱地懸掛在兩個彈艙內,無論是投彈前,還是投彈後,均須如此。這意味著,B-2隱形戰略轟炸機不可能只帶五顆炸彈,也不可能還留一顆帶回去。可以設想,這第六顆炸彈要麼已經鑽到地下,而入口被建築物廢墟掩蓋;要麼返航時棄之入海底,淪為水中定時炸彈。
總之,不管是五顆還是六顆炸彈,從投彈數量、投彈佈局來看,這次轟炸都是精心策劃的,而打擊之烈,下手之狠,從北約轟炸南聯盟以來,實屬罕見。
“事發之後,克林頓已經多次致電一號首長,想要就此事進行解釋和致歉。”範亨在電話中對範無病說道。
雖然克林頓做出了及時的表示,但是一號首長始終不接他的電話,因此克林頓只能夠在公開場合表示致歉,宣告這一次事件純屬偶然,並非有意而為之。
範無病點了點頭,心中自然知道此時必要的拿捏是最重要的,也是贏得主動的方式方法之一,不論內幕如何,但是公眾所看到的,就是美國人炸了中方的大使館,這是明擺著的。
轟炸使館,這算得上是史無前例了。
此時也有西方媒體在宣傳,美國人炸了使館的目的,是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去了中方大使館避難,當然這種說法是難以成立的。
退一萬步說,就算是米洛舍維奇真的在使館避難,美國和北約也無權轟炸使館。翻閱外交史,一些政界高層人士,包括總統以及總理,甚至包括普通公民到外國使館避難之事不乏其例。根據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使館館舍、住宅及其領土神聖不可侵犯。襲擊使館,是對維也納公約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的粗暴踐踏,也為天理人性所不容。
美國人也不可能為了炸死米洛舍維奇而悍然轟炸中方使館,這是不划算的。
範無病腦子裡面忽然靈光一綻,就對範亨說道,“是不是你們在打人家飛機的主意,所以美國人孤注一擲了?!”
電話裡面的範亨的聲音頓時啞了,良久才說道,“你不要在酒泉呆了,趕緊回京來吧,有些事情需要你來跑腿兒。”
聽到老爸這樣說話,範無病心裡面就多了幾分對於自己猜測的肯定。
美軍的F…117隱型轟炸機,是洛克西德馬丁公司於七十年代研發的一種優秀轟炸機,它的隱身效果除了它那反常規的氣動佈局外型之外,還與它的外表塗層能夠吸收雷達波有關,這些努力的結果使它擁有非常出色的隱身能力,從而達到隱蔽突襲的戰術效果,在歷經了幾次區域性戰爭之後,它更是贏得了不被擊落的神話這樣的美譽。
因此當南聯盟軍用老式的薩姆導彈將飛機打下來的時候,幾乎全世界都為之震驚,因而很多諜報機關都盯著這個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現役的隱身飛機的殘骸,而這個殘骸就在南聯盟境內,中方當然也不例外地想要弄到這種好東西,對於中方而言,如果可以弄到殘骸的一部分比如說外表蒙皮,就完全有可能破譯,並且掌握這項技術,研發出反隱身塗層的技術,從而使美國研究多年,花了很多精力和金錢的技術在中國面前不再隱身。
國內當時的駐南使館的三十位記者中,至少有十二位是從事諜報身份的特工人員,其實每個國家的對外使節和記者中,都有不少是從事這個工作的,只不過各國都對此保持緘默,心照不宣罷了。
美國的CIA在飛機被擊落的現場附近發現了中國記者,這個情報立刻引起了美國當局的高度重視,在經過一翻權衡之後,決定對這個可能導致美國重大損失的墜機殘骸進行毀滅,而不讓其落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