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收回股權,範無病的收益就會是比較低的,並不符合投資收益最大化的原則。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非常讓人不解的條件。
雖然很不理解,但是柯達方面不能不考慮到範。無病的巨大影響力,既然他提出了這個收購合作議案,那麼柯達方面就不能不認真考慮,並促成此事。
起碼現在看起。來,這個條件對於柯達而言並沒有什麼壞處,甚至也能夠緩解公司的一定資金壓力,並將柯達中國化的方案做得更加逼真一些。
席間,柯達公司的代表們紛紛向範無病敬酒,表示今後的合作時間很長,大家要多加聯絡了,範無病倒是很客氣地逐個回敬,態度非常友好。
參與談判的七家膠捲製造企業的心態是各不相同的,被合資的廈門福達、汕頭公元、無錫阿爾梅自然感到很高興,巨大的債務問題總算是能夠解決一些了,今後的合作前景似乎也很不錯,至少對於管理層而言,有了一條好出路。
上海、天津、遼陽等三家企業在合資公司三年基建期內不與其他任何外商合資合作,柯達為此向中方支付資產轉讓和經濟補償費四億美元。這個條件也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這三家企業基本上都準備轉產了,此時能夠獲得經濟補償,自然是最好的結果,至少大家在轉產的時候,可以有一筆比較大額的扶持資金了。
其中最不開心的就是樂凱膠捲,雖然他們一開始就強烈地抵制柯達公司的收購,但是現在看起來此時已經不可阻擋了,既然收購方案已經定下來了,那麼樂凱今後所面臨的就是更加強大的競爭力。
畢竟,對於中國市場全面壟斷的柯達公司,可是要比小日本富士更加可怕,他們百年來的技術力量和強大資金,都是樂凱所望塵莫及的,僅僅是在科研投入一項上,樂凱就無法跟人家相提並論,更不要說在數碼相機技術和其他一些民用醫用膠捲製造業上的差距有多大了,也不要說人家柯達是一家全方位影像圖文解決方案的提供者。
葉鶯在跟柯達公司的兩位高管用英文交談著,看了看正在那邊兒跟別人非常自如地應付著的範無病,她就說道,“這個範無病非常難搞,我到現在為止都沒有搞清楚他究竟想要做什麼,這在我多年來從事新聞和外交事務當中,還是第一次。”
一名高管就回答道,“這位範總也是世界金融界的一個天才人物,雖然外界對於他的資產估計不足,但是大多數人都認為,他遠比比爾蓋茨更加富有,只不過這些資金透過各種渠道分散在世界各地,使得大家無法有一個精確的統計,而比爾蓋茨等人的財富則是可以看得到的股票等等。”
“幸好他只是要求分紅而已,如果參與管理的話,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不便的。”另一位高管則有些慶幸地表示道。
葉鶯喝掉了杯中的紅酒,然後對兩個人說道,“其實,我也有些期待,看看這位傳奇的少年究竟要做些什麼,難道僅僅是想要持有我們的股份,將來待價而沽嗎?”
“即便是純粹想要投資我們的股份的話,將來也是一大筆收入的。”一位高管說道。
葉鶯點了點頭,倒不是她對於自己有多麼自信,而是作為資金實力和技術實力同樣非常強大的柯達公司,在基本上是出於壟斷的前提之下,想要在中國市場上賺到大錢,那是非常容易的,因此就算是範無病單純地投資性參股,也會獲得很大的回報。
但是她總是覺得,範無病這個決定,並不是這麼簡單,具體是什麼,誰也不知道。
朱老闆對於範無病的決定也不是很清楚,喝酒的時候就問他,這裡面究竟有什麼門道兒,不過範無病就笑著表示說,商業機密,不到時間不能公佈,否則就不靈了。
事實上,範無病很清楚,這一次達成的協議,很大程度上就是葉鶯和柯達公司在中國公關策略的勝利,而最重要的意義,並不是柯達併購了除樂凱在內的所有感光材料企業,而是給了柯達長達三年在中國市場獨立發展的機會,柯達並沒有如他說的使中國的感光業走向世界,而是使中國的感光業成了柯達的家天下。
正如葉鶯本人曾經說的那樣,她覺得第一是很危險的,因為當你是第一的時候,你是眾矢之的,每個人都想取代你,所以做No。1是不最安全的。
這種深深的危機感固然緣於葉鶯對柯達永續發展的追求使然,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如今達成的協議只能保護她三年。三年之後,富士將會再度捲土重來,與柯達中國短兵相接,而逐漸長大的樂凱也會在低端市場對其形成夾擊。三強逐鹿的預期,讓柯達感到了未來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