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招兒總是層出不窮的。
就好像是在大飛機專案上的決策一樣,這一次的消費稅增加其實也是一個失敗的政策。
白酒調稅,五毛錢消費稅的初衷,其目的在於扶優限劣、扶大限小的槓桿戰略,也就是希望透過稅收管理政策來淨化白酒產業和市場,將那些不規範的甚至是不合法的小作坊式企業給淘汰出去,一個是讓白酒類市場更加安全,另一個就是要順便增加一點兒稅收。
這個初衷似乎是好的,也是比較積極的,但是他們卻忽略了一個問題,由於國內的稅收管理不到位,甚至在很多地方的稅收管理部門都是因人成事,很多土政策都是由當地的管理者自行調控的,因為國家制定的稅收政策只能被私人利用,作為個人斂財的工作。
至於很多小作坊型的生產企業,這些人基本上連生產許可證和營業執照都沒有,還談什麼繳稅?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都是一直在逃稅中的,誰能跟他們收到稅啊?
但是政策制定下來了,總是要有個執行的過程的。因而那些不得不依法納稅的大中企業們,就不得不承受這一次的稅收漲價的結果了。
也就是說,這一次的目的在於規範白酒市場的板子,不但沒有 到那些該打的人身上,而是打在了原本就在規範運作的大中型白酒企業的身上,大大地增加了規範企業的經營成本。
但是企業增加了負擔,這個負擔要誰來承擔呢,自然是終端的消費者們了,由此可以想到,一場持續不斷的漲價狂潮,將會提前引爆高檔白酒市場的激烈競爭。這大概也是“五毛錢”消費稅政策的出臺者們所始料未及的。
從白酒廣告不可稅前抵扣,再從價徵稅強化管理,白酒業的競爭將再次走向理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