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為首的所有香港精英。香港這半個世紀以來的富裕,大半是靠當中國的對外視窗掙的代理費和貿易費,而香港的大半富豪,都是靠香港的房地產發財結果除了造就幾個富豪之外,絕大多數香港人並沒有什麼好處,反而生活變得壓力重重,只能蝸居在鴿籠大的房子裡當房奴。
很諷刺的是,現在香港人的就業,近一半是靠大陸來的中資公司提供。
客觀的說香港已經有什麼競爭力了,只不過大多數香港人還看不到這一點在很無知的為很虛無縹緲的所謂投票權憤憤不平。李嘉誠應該可以算傳統華人,但從小在美國讀書的李澤楷經算是海峽華人了。
新中國建國年以前。海峽華在東南亞地華人中基本沒什麼影響絕大多數華人都追隨陳嘉庚。一九三八年成立地南總會。會址設在新加坡。選陳嘉庚為主席。大會歷數近代以來日寇侵華種種罪行。揭露日寇不僅企圖吞併中國。還妄想征服世界。現在中華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地危急關頭。號召南洋八百萬華僑精誠團結。誓為祖國政府後盾。出錢出力。多寄匯款支援抗戰。則抗戰必勝。建國必成。
據南京政府財政部統計。華八年抗中捐款共達十三億多元。平均每年一億六千多萬元。其中南洋華捐獻比重最大。以財力支援抗戰地另一項是僑匯。就是華僑寄回祖國贍養親屬地匯款。數額比捐款更大。
僅從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三年透過銀行途徑地僑匯。據統計共達五十五億元之多。平均每年約八億元。一九四二年後。南洋各地相繼淪陷。匯和捐款才中斷。
海外華僑在物力方面對祖國抗戰貢獻也甚為可觀。截至一九四零年地不完全統計。共捐獻飛機二百一十七架。坦克二十七輛。救護車一千輛。以及大量藥品、雨衣、膠鞋等用品。抗戰後期。海路被封鎖。支援祖國抗戰地大批海外戰略物資只能靠緬公路運輸。當時。國內機工及汽車奇缺。運輸十分困難。陳嘉庚受國內西南運輸公司委託。透過南僑總會從新馬等地招募經驗豐富、技術精良、膽量亦大地機工三千兩百餘人。並捐贈汽車三百多輛。
這些華僑機工。滿懷愛國熱情。離別南洋親友。回到祖國大西南。在異常崎嶇艱險地千里運輸線上。克服種種難以想象地困難。運送各種國內急需地戰略物資。平均每天三百噸以上。日積月累運量可觀。
而很多南洋華人也回國參加了抗日戰爭。他們中最有名地。是共和國上將葉飛。他原是菲律賓華僑。
抗日戰爭後到一九四九年,南洋的傳統華人們經歷了個很痛苦的時期,因為他們大多數不瞭解國共鬥爭的原因,對他們來說,只要認中國就行了,黨派之爭對他們來說是很陌生的事情,因為他們懂得最多的,除了中華民族大義,就是經商,他們普遍對政治一竅不通。
新中國成立之初,南洋的傳統華人們還很惶惑,但隨之而來的朝鮮戰爭讓他們非常振奮。短短的五年,中國就從一個被小日本隨便欺負的弱國,變成了能打敗頭號強國美國的東方大國,新中國的號召力在東南亞華人中也越來越大。
一九六五年八月,新加坡建國。當時討論國旗方案,有人提出國旗上一定要和中國一樣,要有五顆星和紅色,這個提案得到了傳統華人的一致同意,於是就有了現在看到的新加坡國旗。
而在歷史上的九八年印尼排華事件之後,很多華人將資本外移,僅後半年移出的資金就有約八百億美元。資金雖然移走,但是很多人的事業還在印尼,於是很多人選擇安家在新加坡,個人還是每週飛回印尼打點生意。
不過,李光耀雖然在很大度的宣稱希望新加坡成為印尼華人的避風港。但對於來新安家的印尼華人,他的開價是現金一百萬新元,約七十萬美元一張綠卡,年齡不論。值得注意的是,這筆錢不是投資,而是門票。
其實,印尼華人正面臨的問題,是他們的國籍問題。就比如印尼羽毛球皇后王蓮香在一九九二年奪取奧運會女子單打金牌,但當時的頒獎是有問題的,因為那時她根本沒有印尼國籍。按照一九五四年周恩來取消的雙重國籍而臺北一直保留雙重國籍來看,當時的王蓮香,嚴格論起來,也許應該算中國人,那枚金牌應該算在中華臺北名下。
這些事情範無病都不是清楚,聽朱老闆跟他細細地說了說來龍去脈之後,方才有了一些領悟,看來在這個問題上面,政府確實有點兒為難了。
當時取消了重國籍,也是有其歷史原因的,倒不能說沒有遠見。不過朱老闆也向範無病交待了一點,“新加坡方面雖然在劫難華人華,但是收取費用太高,很明顯是針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