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92部分

克頂住了很多蘇聯穿甲彈的攻擊,很多穿甲彈的彈頭被裝甲表面直接撞碎,只在裝甲上留下了很淺的痕跡,而普通炮彈則被直接彈開。

但是,表面的輝煌背後卻隱藏著危機,因為表面硬化裝甲的基本原理是依靠高硬度來給來襲彈頭造成致命毀傷來防止穿透,在彈頭硬度夠高或者採取了一些保護措施以後,表面硬化裝甲的優勢就被廢掉了。

新式的穿甲彈依靠其高初速和高硬度高密度的重金屬彈芯,使得表面硬化裝甲耗費大量工時形成的硬化層變得毫無用處,表面硬化裝甲徹底喪失了其賴以生存的優勢,而其複雜而浪費時間的加工工藝,則使得其成本過高,效能的喪失和高昂的成本使得表面硬化裝甲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表面硬化裝甲應該說是最早使用兩種不同物理效能的材料製造的裝甲,雖然不甚成功,但是其在坦克發展史上的地位還是需要加以肯定的。

戰後的歲月裡。世界並沒有從戰爭的陰影中走出來,冷戰的陰影再度籠罩了整個地球的上空,激烈的軍備競賽再度拉開序幕,作為陸戰之王的坦克,自然也隨著北約和華約兩部龐大的軍事機器的飛速發展而不斷改進著。

戰後初期,坦克的內部構造趨於合理,使得坦克可以在重量提升不大的情況下儘可能的加厚主裝甲,各國主流中型坦克的炮塔正面裝甲物理厚度普遍增加,鑄造裝甲成為了主流,諸如美國的M60採用車體炮塔全鑄造的形式,英國的百人隊長則是半鑄造車體配合鑄造炮塔,蘇聯的T系則採用了焊接車體配合鑄造炮塔的形式。

這個時候聚能破甲彈出現了,其原理是靠裝藥本身的能量來穿甲,主要靠把裝藥製成帶錐形孔的空心圓柱體藥柱,並在錐形孔藥表面加上金屬罩,這樣,爆炸時即會聚成一股速度、溫度和壓力都很大的金屬能射流,即聚能效應,摧毀裝甲。

當時的坦克利用提升物理厚度來加強防禦的空間已經基本飽和,單靠提升裝甲的厚度來對抗破甲彈幾乎已經沒有了可能,特別是反坦克導彈的出現,使得一些人懷疑坦克是否已經走到了盡頭,一時間坦克陸戰之王的地位面臨空前危機。

但是坦克並沒有坐以待斃,一九六四年問世的一款新式坦克,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回應了破甲彈的威脅,這種坦克就是劃時代的T…64坦克。

這種坦克的車體首上採用了多層複合結構的裝甲板,其結構由外至內分別為鍛壓鋼板、陶瓷材料,高硬度鍛壓鋼板、玻璃纖維,陶瓷材料和防中子材層。物理厚度雖然只有兩百毫米左右,但是其防護能力卻達到了五百毫米的普通表面硬化鋼板,並且重量沒有明顯的提升,坦克最終沒有在反坦克武器的攻擊下離開歷史舞臺,相反提升了自身的效能,使得坦克的效能更加完善了。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證明T…64炮塔正面出色的防禦能力,一次在斯摩稜斯克靶場的實驗中,蘇聯人把從叛逃過來的美國人那裡獲得的陶…1用於實驗,先是對勻質裝甲靶板進行射擊,得出的結果是可以擊穿五百毫米厚的靶板,爾後又用陶…1去射擊一輛報廢的裝滿彈藥並且把兔子放在駕駛員坐席上的裝有低成本裝甲套件的T…64A,結果在一聲巨響之後,導彈準確命中了炮塔左前部,但是並沒有擊穿,放在坦克裡的兔子也安然無恙,經過測量,導彈在坦克上只刨出了一個坑,而在後來生產的T…64B坦克中,還在炮塔正面填充了金剛砂,其防禦能力之強大也就可想而知了。”裝甲技術實驗室的負責人向範無病介紹道。

嚐到了複合裝甲的甜頭的蘇聯迅速在其生產的坦克上全面換裝這種先進的裝甲,包括為老坦克換裝升級改裝套件,但是因為成本的限制,昂貴而強大的陶瓷複合裝甲最終也沒有在蘇聯那龐大的坦克部隊中普及。比如在蘇聯坦克部隊中作為低端的T…72坦克,其車體首上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都在使用簡化後的複合裝甲,其結構為外層為鋼質裝甲,中間層為玻璃纖維,內層為鋼裝甲,這種複合裝甲成本相對低廉,總體防護效果也還算過得去的。

不過到了這一時期,反坦克導彈的威力更是因技術的提升而大幅度增加,這又給坦克的防護系統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而在這個時候,西方國家也終於搞出了屬於他們自己的複合裝甲。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喬巴姆複合裝甲。

喬巴姆裝甲由高硬度鋼,鋁套內裝的陶瓷磚以及柔性複合材料構成,在抗彈上,其最大的亮點在於其著重利用了不同材料對彈道的影響不同,使得穿甲彈在入射的時候,在穿過不同的材料式彈道產生偏移,而其中使用的柔性材料又使得材料可以產生強烈位移,從而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