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其反偵察能力,讓其航行時產生的噪音比一條小鯨魚的動靜還小,僅為九十分貝到一百分貝的樣子。
在核潛艇隱身技術方面,美俄一直走在世界軍事強國的前列,美國潛艇的噪聲一直比較低,洛杉磯級核潛艇的噪聲為一百二十八分貝,俄亥俄級核潛艇和海狼級攻擊核潛艇的噪聲更是降到一百到一百一十分貝,已與自然海洋的噪聲水平十分接近。
美國海軍的俄亥俄級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為了提高隱身性,在艇上採用自然迴圈壓水反應堆,即在中低速航行時可以不使用主迴圈泵,從而降低了機械噪聲。潛艇上的機械裝置採用了浮筏減振器,並對艇上其他噪聲大的裝置加裝隔聲遮蔽,在艇體外面加敷了消聲瓦等。此外,該級艇還採用了消除紅外特徵、消除磁性以及減少廢棄物排放等隱身措施。
對於俄羅斯潛艇而言,他們已經全面實現了潛艇消聲瓦化,即所有核潛艇都加裝了俄羅斯研製生產的消聲瓦裝置,因此,俄羅斯潛艇的噪聲已經降到了一百一十五分貝左右。
而對於現金的庫爾斯克號而言,由於艇體表面敷設了厚度為一百五十毫米的第二代消聲瓦,並採用了高阻尼材料製造螺旋槳、氣幕降噪、鈦合金鋼製造艇身以及加裝反音響聲源系統等獨特技術,使得其隱身能力更為強悍,據說可以達到一百分貝以下,敵方無論在水中還是太空都很難發現它。
中國的核潛艇技術一向是非常神秘的,西方一些軍事專欄的專家們則推測,由於中國開發出了一種艇用外殼表面仿鯊魚皮技術,即採用仿生學原理製造的、類似鯊魚皮結構的消聲瓦,使得中國的新型潛艇不但能顯著吸收潛艇自身產生的噪音,還能吸收和消弱敵方的聲納探測聲波,進而能在潛艇隱身領域與美英俄等軍事強國一較高下。
不過範無病對此就表示有些懷疑,西方的一些說法總是有些誇大,對於國內的一些情況,他自己覺得還是比較熟悉的,因此並不認為這種仿鯊魚皮技術的真實性很大,否則的話也不需要讓自己來找機會搞點兒庫爾斯克號的外皮了。
目前比較流行的仿生學技術在核潛艇上的利用主要有兩方面,一個是動力方面的改進,另一個就是外皮技術上的改進。
動力上的改進,主要是跟烏賊學習。
烏賊有水中火箭之稱,它的體形象火箭,前進時,尾部向前,頭和觸手疊在一起,成流線型。它的運動器官是腹部下面的一個漏斗狀管子。它尾部向前,頭和觸手緊貼成一條長帶,肌肉一收縮,就把進入漏斗的水猛地噴出來,由此產生出一股極大的反作用力,像火箭那樣,快速前進。
烏賊的噴水推進器是一種很好的動力裝置,它使烏賊通常每小時可前進七十公里,最高速度甚至可達每小時一百五十公里,只要改變噴嘴的相關部位的位置,烏賊就能進退自如。
潛水艇在廣闊的海洋中潛行,如果在潛水艇內裝上了像烏賊那樣的噴水推進器,經噴射管把水從潛艇尾部向外高速噴出,就能靠強大的反作用力推動船體高速前進,其推進效率就會遠遠超過螺旋槳。
事實上英國海軍建造中的機敏級核潛艇,採用的就是這種動力技術,只不過還沒有成型,大家都不能確定其效果如何,是否真得能夠如同想象中那麼優秀。
但是如果這項技術得以實現,則機敏級核潛艇的噪音絕對會小的驚人。
至於核潛艇的外皮,一般是運用海豚的各種特性,來提高潛水艇速度、效能及安全係數。海豚是大海中的游泳健將,游泳時速可達五十公里左右。它有如此高的遊速,可消耗的功率卻不大,做到了既省勁又快速,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它的流線型體形,一個是它特殊的面板構造。
水中運動物體所受阻力的大小,與物體周圍的液流結構有關。如形成所謂層流,而不產生漩渦,則水的阻力最小,否則造成紊流,阻力就會增大而影響速度。
海豚的梭形身體和光滑的表皮就不至造成嚴重的紊流,而其特殊的面板結構還能夠將紊流變成層流,從而大大地減小了水的摩擦阻力。
海豚的表皮裡面是海綿結構,有很多乳突,乳突之間充滿液體。這種結構在機能上猶如無數充滿流體的細管,在面板表面受到紊流的壓力變化時,流體隨著這種壓力的改變,流出或流入細管。
在這個過程中,紊流的部分能量就被吸收,從而將紊流變成層流。如果根據海豚面板的結構特點,仿製成人工海豚皮,做成光滑柔軟的表皮層,富有彈性的真皮層和與甲板接觸的支援層。若把這種人造海豚皮包在魚雷表面,魚雷所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