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85部分

際化的實質是,國際上的石油企業可以充分利用我國經濟所提供的各種要素及機遇,同時我國石油企業也可以充分利用國際經濟為自己所提供的各種機遇和因素。

“全球經濟正在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跨國公司為載體,加速調整、最佳化和升級。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序的加快,世界各國的經濟活動更加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生產國際化推動了世界範圍內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和最佳化組合。各國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企業結構、技術結構正在隨之發生重大變化,資本聚集、產業集中和市場壟斷的程度越來越高,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集團。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與競爭能力。集中體現在這些大公司和大集團的實力與國際競爭力上。”範亨闡述了自己的理解,“我們的確需要一些大型國企參與道市場競爭當中,並且要獲得一定的有利地位,但是這樣簡單的市場掠奪,只會養成企業的惰性,對於科技能力的提高,是有害無益的。”

幾名搞過經濟的委員們聽了紛紛表示贊同,實際上對於世界石油產業來說,由於石油資源地理分佈的不均性、石油產品的標準性和石油產業資金、技術以及風險的高度密集性,使得跨國石油公司在整個產業中的地位尤為重要。

近二十年以來,由於國際市場油價長期走低,跨國石油公司在本土和其他國家的勘探發現少,較高的發現成本和較低的石油價格使一些石油公司利潤銳減。於是,一股猛烈的兼併重組之風貫穿整個八十年代,並在九十年代愈演愈烈。

“僅過去三年之間,大石油公司大規模的合併就有八次,涉案總金額達三千多億美元。經過一系列的兼併重組,基本形成了以埃克森莫比爾、英國石油公司BP、英荷殼牌、道達爾菲納埃爾夫和雪佛龍德士古等五大超巨型公司壟斷世界石油市場的新格局。”範亨對眾人說道,“目前,以上述五大公司為主的跨國石油公司控制了世界三成以上的石油工業產值,其貿易量和直接投資金額超過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二。並擁有八成以上的世界石油石化先進技術。世界石油業的競爭,主要表現為這些巨型跨國石油公司之間的抗爭。並且由於兼併活動的加劇;跨國石油公司有向更高層次、更大規模的國際石油寡頭壟斷髮展的趨勢。這些世界石油市場中的巨頭,將對國際石油市場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年來,國際大石油公司的經濟增長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從過去單純靠投資規模擴張取勝的增長方式,轉變為主要透過資產購併進行低成本擴張,實現資源、業務的最佳化整合,做大做強主業,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這是當今跨國石油公司發展壯大的一條成功之路。

但也必須看到,由於世界石油資源分佈不均,剩餘石油可採儲量和可採資源量主要分佈在中東地區,而石油消費量則主要集中在美國、亞太和歐洲地區,區域性地區特別是亞太地區石油供需矛盾將會更加突出,這必將推動石油市場的國際化程序。

然而國際石油市場並不是暢通無阻的,由於石油產業自身的技術經濟特點以及石油資源的稀缺性和戰略性特點,使得國際石油市場存在著種種進入壁壘。

一方面,東道國原有石油企業的競爭結構會對跨國公司的新進入者有直接的影響,另一方面,東道國政府現行的和可能採取的產業政策、外國投資政策以及環保政策、技術指標等均可對進入企業造成不利的影響。加之近幾年來,國際上正在掀起一場新的世界石油資源爭奪戰,包括中東、俄羅斯、中亞、非洲在內的大部分最有利的含油氣地區,基本上都被國際大石油公司搶先佔領。這些情況對中國石油企業進入國際石油市場、拓展海外石油業務顯然是會構成很大的壓力。

“因此可以預見,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序的加快,國際競爭越來越演化為各國的大公司、大集團相互之間的競爭,資本聚集、產業集中和市場壟斷的程度越來越高,跨國石油公司寡頭主導型競爭將成為國際石油競爭的主要形式。市場的國際化趨勢意味著中國石油市場將融人世界石油市場之中,成為世界石油市場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市場國際化程序中,中國石油企業既要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又要開啟國門,應對國外石油公司進入的競爭。因此擁有較強的產業國際競爭力是取得國際石油競爭的必要保證。”範亨最後說道,“低成本的產業擴張可以存在,但是這並非制敵取勝的不二法寶,如何提高企業的技術競爭力,提高生產效率,大力推進新技術科研來促進生產,才是應對國際競爭的最好辦法。”

眾人聽範亨說的頭頭是道,立刻就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