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點,就是永遠建不完的迪斯尼樂園。從開園到現在,東京迪斯尼樂園就實行了以不斷添增新的遊樂場所和器具及服務方式來吸引遊客和讓來過的遊客重新再來的經營策略。該樂園原建設投資為十億美元,但是之後的投資又付出了好幾億美元。這樣,就可以使遊客不斷有新的樂趣和新的體驗,從而使迪斯尼樂園不斷保持巨大的魅力。
一九九八年底的時候,東京又動工興建了迪斯尼海洋樂園,耗資約三十多億美元,佔地面積為四十七公頃,接待遊人能力一年為一千萬人次。海洋遊樂園與遐邇聞名的東京迪斯尼遊樂園緊相毗鄰,並與其同屬美國迪斯尼系列,均由日本的東方遊樂園公司經營。
東京迪斯尼海洋遊樂園建在千葉縣舞濱地區的東京灣畔,距東京市中心只有十公里。走進園內就可以領略到,在面積九公頃的水面上,多桅杆的古船來往頻繁,七座仿建的港口城鎮裡,呈現了世界各地風情,倚海修建的萬噸客輪幾乎可以亂真,而巨大的“活火山”則伴隨著隆隆響聲,不斷地噴火吐煙。
“不斷地利用技術的創新來為遊樂場提供新的服務,遊樂場才會有活力,如果僅僅是一成不表的裝置,遊客很容易就喪失了關注力的——”範無病對眾人說道。
東京本身就具有人口優勢和吸引外國遊客的優勢,再加上日本人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能夠辦好迪斯尼樂園,一點兒也不奇怪,這也是東京迪斯尼樂園能夠超越美國本土迪斯尼樂園的業績的重要原因。
其實範無病不願意搞迪斯尼樂園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香港政府正在籌建香港迪斯尼樂園,而上海市政府也有這方面的考慮,據說也在與迪斯尼公司談判中。
在一九九八年經濟呈現負增長之後,港府就把旅遊業列為四大支柱產業之一,雖然旅遊業只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七左右,但旅遊業卻帶動了相關行業如零售業、餐飲業、酒店業的興旺增長,同時可以製造大量就業機會,有助於經濟復甦,故此發展旅遊業成為了經濟轉型的重要對策。
同時,迪斯尼也在籌備進軍中國市場,並計劃在亞洲物色地點興建新的主題公園,曾經與新加坡、上海、首爾等地政府進行接觸。
一九九九年底,港府與迪斯尼的談判結束,雙方達成協議,合夥成立香港國際主題公園有限公司,在竹篙灣興建包括香港迪士尼樂園在內的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
香港迪斯尼樂園度假區的興建費用於估計為一百四十億港元,由於竹篙灣當時尚未開發,港府須投資一百三十六億港元進行主要基建工程,包括建造聯外道路、兩個公眾碼頭、公共交通轉駁處、港鐵迪士尼線、警崗、消防局、渠務和排汙設施,以及平整一塊麵積有三百公頃的土地。
而竹篙灣填海工程於去年年中動工進行,造地三百公頃。工程包括清拆位於竹篙灣東北岸的財利船廠,由於船廠的部分土地受重金屬、總石油碳氫化合物、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及二噁英所汙染,必須進行除汙工作。
受汙染的泥土,在挖出後被運送到倒扣灣工地以熱力解吸法處理,繼而再以混凝土凝固法來處理。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剩餘物,則被運送至化學廢物處理中心焚化,此舉也曾引起了部分環保團體的不滿。
“在同迪斯尼的談判中,顯然香港政府也好,上海市政府也好,都不在主動地位上,難免會造成投資過大,喪失權益過多的現象,但是他們繼續透過迪斯尼樂園來吸引旅遊人氣,所以花再多的錢也是要硬著頭皮去做的。”範無病表示道。
沈盈點了點頭,如今的香港依然沒有從亞洲金融風暴的陰影中徹底走出來,而隨著香港國際貿易港的地位逐漸下降,上海以及其他國內大港口城市的陸續興起,使得香港以前賴以為生的基礎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透過依靠中國內地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中間貿易來賺取中間費用的好日子,終於一去不復返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香港自然是要大打旅遊牌,爭取讓香港成為整個東南亞尤其是中國內地人的旅遊首選之地,因此迪斯尼樂園對他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相反,雖然上海也在跟迪斯尼談判有關合作的問題,但是正在崛起的上海自然不需要立刻就引進迪斯尼樂園來為自己造勢,對於他們而言,這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專案,有了固然好,沒有也無所謂,所以上海的談判就要平淡很多了。
“假如我此時在內地興建一座迪斯尼樂園的話,最著急的就是香港政府,所以這種事情也就算了,建其他的樂園可以,但是迪斯尼樂園就免了。”範無病最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