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張梅一塊兒坐下。
古時候的拜師禮要麻煩很多,拜師,要先請中人向師父說合,再擇吉日設宴。寫拜師貼,行拜師禮。拜師禮為三、六數,意為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學徒期間不付工資,師傅管吃、住及制冬夏衣各一套。
一般第一年打雜,第二年始學藝,三年滿師要做出師酒,之後再給師傅幫工一年為熟練期。學徒期間。要無償幫師傅做家務。一年三節要給師父送禮物。做出師酒的同時,要向與師父一脈相承的同行送紅包,稱坐凳禮,禮金一般是師傅地一天的工資,禮到情到,此後可得關照。
出師時,徒弟給師傅錢,師傅則給徒弟一套工具。並在出師酒席上分自己碗中的一半飯與徒弟,象徵徒弟出師,又表示師傅有事做徒弟也餓不著,也示意今後自食其力是從師傅這裡分得的。
範無病雖然比較愛折騰,不過這次拜師倒是很認真的,範天瀾是大家風範,上承古禮。雖然他本人不一定很計較這些細節問題了。但是心裡面還是有一個標準的。因此範無病在拜師大禮上是謹守本分,按照傳統將一份臘肉。一份米,一疊黃金打造地桑葉奉到了範天瀾的面前。
範天瀾點了點頭,將這些東西收下,放到了旁邊兒的八仙桌上,表示接受。
然後範無病就向老頭兒行三跪九叩之禮,這也是作為師父所能夠享受到的一份大禮,天地君親師,只有這五者才能享受到如此大禮,其他的都不可以,否則就算是逾矩了。
之後老師也是要向弟子回贈禮物的,但是範天瀾已經將跟隨自己行走江湖七八十年的祖傳針盒送給了範無病,此時就摸了摸自己的懷中,取出一份自己手書地《脈學考編》及《神針指要》來,鄭重地對範無病說道,“先前我贈你針盒,不過是看在神針可以在你地手上發揮作用,如今我們既然有了師徒大義,那自然就要傳給你一點兒真正的東西,這兩本書是我多年行醫之心得,希望你能好好看看,不無裨益。”
此時範天瀾已經瞭解到範無病的情況,知道自己這個徒弟自己不但有錢,有賺錢的天賦,他的父母也是政府官員,尤其是範亨更是以一個地級市的市長掛上瞭望天省委副書記,正部級的待遇,確實是一個異數。
基於範無病這種情況,老頭兒倒是真沒有指望他能夠繼承自己的衣缽,而且自己地門牆之內,已經出了多為院士,足以告慰祖宗了,但是看到範無病如此神異,又對自己執禮甚恭,老頭兒還是有幾分欣慰的,他倒是也沒有藏私,只是想看一看範無病是否能夠重現金針渡厄之術,也算是臨老之前了結一個心願了。
至於希望範無病去懸壺濟世普度眾生嘛,老頭兒還真沒有往這方面去想,估計範無病也不會有那個心思和時間去張羅這些事情。
那邊兒範天瀾的兩名保鏢也跟範亨張梅兩口子的保鏢們聊到了一處,原來都是一個地方出來的,只不過範亨的保鏢們級別上要更高一些。
範亨和範無病父子二人親自下廚,做了幾道菜,雖然不一定能比廚師做出來的味道好,但是終究是一片心意。*****
範天瀾今晚地心情也相當不錯,範無病地資質是毋庸置疑的,否則也不可能以十六歲地弱齡就有這麼大的成就,對於中醫而言,十六歲開始入門,一點兒也不算晚,當初自己的幾個弟子,都是二十歲開始才跟隨自己學醫的,如今不也是成就斐然嘛。
範天瀾的口味比較淡,也不挑食,只不過吃得比較少,範無病看到時還以為是飯菜不合他的口味兒,問起來時,範天瀾才說道,“人上了年紀,消化吸收功能都衰減了,所以不宜吃太多東西,口味也偏重於青菜蘿蔔了。”然後他指了指一道肉菜說道,“這是這道菜是我以前最喜歡吃的,現在也就只吃兩口,養生,主要還是靠自己來養。要知道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口腹之慾,實在是人類的大敵。要想身體好,首先就要管好自己的胃口才行。”
席中的幾個人聽了,頓時就把筷子給放下來了,兩個女孩子還叫著自己要減肥,範無病瞅了瞅陳靖楚,又瞅了瞅風萍,心道除了屁股和胸,我也沒有看出哪裡的肉比較多嘛,有那個必要減肥嗎?
兩個女孩子見範無病的眼睛只在自己的要害部位轉來轉去,陳靖楚便有些臉紅地用手抱住胸前,而風萍則比較風騷地向前挺了挺,還將身上披著的小坎肩抖了抖,露出手臂上的白嫩肌膚。
“妖孽!”範無病搖了搖頭,心道陳靖楚與風萍二人一清純一風騷,一動一靜,對比鮮明,如果放了出去,肯定會迷倒一大片粉絲的,倒不用擔心會有漏網之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