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4部分

陌生的歌手更是不計其數。

這些當年知名和不知名的民謠歌手,或憑藉金韻獎步入歌壇,成為炙手可熱的明星,或走進幕後,成為著名的製作人、導演、媒體投資者。縱觀當今臺灣樂壇。民謠運動中產生的一大批有理想有才華的音樂人,組成了現在臺灣音樂界的中堅力量。

在七十年代,雖然校園民謠已經開始向人們表現出其清新質樸、朗朗上口的獨特魅力,但還沒有成為當時音樂界地主流形式,因此,新格唱片在舉辦金韻獎的時候,除了不遺餘力的發掘音樂人才,也開始了將校園民謠推向市場的商業化程序,不但出版了多張金韻獎紀念專輯。使得許多經典之作得以傳世,如《龍的傳人》、《雨中即景》、《如果》等等在上文中提到的歌手的參賽作品,還慧眼獨具地為許多新人出版專輯,使這些歌手得以為人所識,從而在歌壇立足,如齊豫的首張專輯《橄欖樹》、李建復的首張專輯《龍地傳人》、丘丘合唱團(娃娃)的首張專輯《丘丘合唱團》等。

臺灣新格唱片公司透過商業運做方式包裝、發行、宣傳的原創音樂專輯給當時的唱片業者尋找到一種新的發展方向,也為當時的民歌發展尋找到一種新的推廣發展方式。專輯發行之後不久,齊豫、蔡琴、李健復等音樂人相繼發行了自己的首張專輯,也讓當時投身本土音樂發展的年輕人紛紛加入到民歌創作行列。另一些獨立唱片公司看到新格唱片公司取得的成效,也開始製作自己地歌手。這些公司的加盟將臺灣民歌運動發展推向了一個新地頂峰。

一九八一年金韻獎停辦後。新格唱片公司也走到了它事業的盡頭,這對剛剛蓬勃發展起來的臺灣校園民謠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幸運的是。同年成立的滾石唱片公司接過了新格手中的接力棒,將新格名下所有唱片的版權和一部分歌手購至旗下,沿著臺灣本土音樂的探索之路繼續前進。

而滾石唱片地崛起,也意味著臺灣校園民謠將出現重大轉折,臺灣流行音樂地新紀元即將到來。

因為成績不佳,新格唱片公司對於小齊並不是非常重視,但是他們卻很好奇為何有一家大陸的娛樂公司會對他感興趣?在他們看來,大陸地市場雖然比較大,但是娛樂事業受到的限制過多。也沒有形成一個很好的商業氛圍。對於歌手的發展是不利的。

雖然之前也有很多歌手的唱片在大陸賣得很不錯,但是盜版和翻版的問題亦相當嚴重。在加上政治上的一些原因,使得他們對大陸的娛樂市場感到有些看不清楚。

但是新絲路娛樂公司提出的原意從新歌唱片公司手中購買小齊的簽約權,這個訊息還是讓他們感到有些高興的,臺灣本土藝人很多,經紀公司也很多,競爭性當激烈,雖然新人的出頭機會多,但是也意味著很多新人在公司包裝打造之後,未必就能夠紅起來,這樣一來,公司裡就有很多不尷不尬不溫不火的藝人,真可謂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了。

對於火不起來的藝人,賺一筆不菲的轉讓費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因此新格唱片公司權衡了一下利弊後,做好了小齊的思想工作,對新絲路娛樂公司提出了兩百萬的轉讓費,並要求新絲路娛樂公司至少要在前三年內全力對小齊進行包裝打造,也算是盡到了老東家的本份。

“兩百萬?!”範無病聽到這個訊息以後,很是有一種不能置信的感覺,禁不住在電話中大喊了起來。

“怎麼?是不是有點兒多了?要不我再跟他們談一談?或者一百五十萬也是可以拿下來的…………”夏東海錯會了範無病的意思,還以為他嫌貴。

畢竟,對於一個在大陸和臺灣島內都籍籍無名的新人歌手,兩百萬的轉讓費實在是有點兒高了,雖然說夏東海知道老闆範無病有錢,但是有錢也不能夠肆意揮霍嘛,浪費是可恥的啊!

範無病卻是笑得合不攏嘴了,過了好半天他才吩咐道,“幾十萬的,哪裡值得再討價還價,趕緊跟他們簽了合同,把小齊給弄到上海來,過一陣子我就要到上海親自指導他!這一段兒時間之內,你們可以讓他熟悉國內的環境,還有那個國語也好好適應一下,臺灣那邊兒跟我們內地的習慣還是有點兒差異的。”

“嗯,這個我是明白的。”夏東海也是有經驗的業內人士了,當然知道這個。

順便夏東海又提到了關於那個《神話》劇本的問題,早先的時候範無病隨口講故事梗概給講了出來,勾勒出一個大概的藍圖,夏東海在這個大框架上又進行了細化,他是做編匯出身的,劇本是強項,此時基本上已經完成了,想要讓範無病再審閱一下,如果沒有什麼大問題的話,下個月就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