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0部分

老機場了,吞吐能力較低,客流量有限,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以及對外開放程度的深化,現有的各大機場,基本上已經處在超負荷執行當中,而各大機場基本上都有建設新機場的打算,只是卻一直沒有付諸於行動,不為別的,就是因為這個投資實在很大。

舉一個香港國際機場的建設例子來說,就可以看出來機場建設有多麼燒錢。

一九八八年之前,香港唯一的民航機場是位於九龍城區的香港啟德國際機場,舊機場位於市區中心,接近民居,多年以來對九龍城區的居民造成很大不便。

啟德機場的客流已經遠超飽和量,雖然港英政府就新機場選址及規劃完成研究,但由於新機場的造價高昂,計劃一直沒有落實。三年前,港督衛奕信在立法局宣讀的施政報告中,宣佈了興建新機場及相關配套設施,即後來的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被外界稱為玫瑰園計劃。

由於新機場造價昂貴,而且工程所需的借貸無可避免會跨越一九九七年,即香港主權移交的年份。中方曾經多次批評新機場工程將會對香港特區政府造成財政負擔。中英兩國其後透過中英聯合聯絡小組,就新機場地財務安排進行談判。

直到去年,英國與中國簽署《關於香港新機場建設及有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備忘錄主要申明,港英政府在其管理期間負責建設並在最大程度上完成機場核心計劃,留給未來特區政府的儲備不少於兩百五十億港元。中國政府支援新機場建設,對需在九七年六月三十日以後償還地港英政府的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