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鐳射影碟、鐳射視盤,是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相當流行的用於電視、電影和卡拉OK的雙面影片光碟,相信很多在當時熱衷於唱卡拉OK的朋友們都曾經對這種東西有些印象。
LD格式產品最早於一九七八年上市,最初名為Discovsion一九八零年日本的先鋒公司收購了該格式的大多數版權,正式命名為LaserDisc,並在美國市場推出了首款LD播放機VP…1000,此後先鋒公司就一直是LD格式的最重要支援廠商。
事實上如果不是今天看到劉老師拿過來的LD碟片,範無病基本上已經對這個東西沒有多少印象了。儘管他在當初搞卡拉O國產化地時候,曾經瞭解過一些關於LD的效能和價格,但是這麼多年下來,早就沒有了關於這方面的記憶。
LD的光碟直徑在三十厘米。林雷早期採用模擬地方式記錄視音訊,後來採用模擬影片與數碼音訊。由於光碟空間很大,因此沒有壓縮技術,因此畫面非常有真實感。LD的儲存方式採用雙面儲存方式,而且還有雙面播放的技術。是世界上唯一可以雙面播放的影碟媒體。
不過,LD出現得早,落後得也早。當初先鋒公司聲稱他們服務的主要物件是家庭,但是因為價格高昂和笨重不方便地原因,終於被後來的VCD、DVD所取代。
以前的時候,範無病只在唱卡拉OK的時候才見過LD的大碟片,那種東西的售價往往在一百多元的。當時普通人家地月收入才多少錢?這東西沒有在中國家庭中流行起來。也是必然地,消費實在太高了。
雖然昂貴。但是LD能提供的影像質素接近廣播電視,又因為是非接觸式地關係,沒有錄影帶那種放多了會影像會變差的問題。
鐳射影碟在北美和中國大陸並不流行,但在日本和香港則非常流行,主要用於卡拉OK影碟的生產,其次才是一般電影的影碟。
由於使用模擬方式儲存,鐳射影碟沒有DVD那種馬賽克或其他因訊號數碼化帶來的問題,效果相當不錯,因此直到後來仍有少數愛好者視之為珍藏品。
也因為這些技術上的特殊因素,使得LD沒有盜版,這也是L在中國大陸不流行的最大原因。
“這東西是不錯,可惜想要本土化的可能性太小了。”範無病想到後來鋪天蓋地都是盜版的兩元錢一張的VCD和DVD碟片,就明白這種東西也只能作為收藏品來欣賞了。
估計國產的影碟機也該出來了吧?這東西的技術門檻很低,倒是不介意順手搞一點兒,反正自己正在整合低壓電器資源,各方面的人才是都要拉攏一些的,也不怕再多兼併幾個電子廠,至於碟片的來源,就交給盜版商們去忙活吧。
範無病正在沉思關於VCD的事情,卻被夏東海抓了肩膀在搖。
“嗯?怎麼了?”被搖醒的範無病有些詫異地看著夏東海問道。
夏東海有些悻悻地說道,“不搖你醒不了啊!老闆,跟你商量個事情如何?”
“什麼事情?”範無病抬起頭來問了一句,然後皺著眉頭說道,“拜託你別搖了好不好?我這腦袋可受不了,現在看人都是兩個重影了。”
“呃,搖順手了。”夏東海訕訕地將手收了回去,然後對範無病說道,“我們前天去了一個朋友那裡,他現在是央視的編導,負責一個欄目,大概就是搞一些慈善活動什麼的採訪。他們最近要在上海這邊兒,跟上海電視臺一起辦一個慈善義演活動。剛才聽了你的歌兒,我突然臨時起意。是不是你也能去唱一首,給咱們公司打一打知名度?”
慈善義演?範無病心說現在居然就有人搞這種活動了?
要知道這是一九九一年啊!雖然說隱形地富豪也有一些了,但是在這種公有制和私有制的角逐還沒有分出一個高下。大家還要在公私之分上打打口舌官司地現在,辦這種活動會不會超前了一些?
起碼大家的心思都是一個樣兒,人怕出名豬怕壯啊!
慈善義演活動這種看上去完全是屬於資產階級時代產物的東西,居然也能堂而皇之地舉辦出來?範無病感覺這個事情有點兒意思。
“據說是以統戰部地名義搞的,所以港臺的富豪們都有來一些,還有一些當地的有錢人,重量級的官員之類的,能夠參加的歌手藝人們,都是如今首屈一指的大腕兒。”馮小楠在旁邊給範無病解釋道。
範無病一聽。就覺得這樣的活動沒有什麼意思。慈善義演這種活動,無非就是跟人家乞討點兒錢,順便搞一臺晚會酬謝一下而已。那些半紅不紫地歌手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