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措施的深度。

§ 如果不能以社會責任感的名義採取巨大的舉措,那麼記住,即使是很小的主動行為也會有意料不到的價值。

§ 進行市場調查,瞭解最重要的職業道德方面的問題。

§ 對你們的產業和地理位置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和政府及當地居民保持聯絡,關注當前的社會氣候。

§  對你們的業務做全面細緻的分析。有可能你們正在做對社會有害的事,而自己沒有預計到(或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 瞭解文化差異。某些文化當中認為合乎道德規範的事在另一種文化中可能是有問題的。

§ 尤其重要的是,對你們提倡的做法要身體力行。如果你們的公司說自己要有社會責任感,那麼堅持這麼做是非常重要的。

理念35 引爆流行

一些產品和理念在擴散的同時,其他一些產品和理念的衰落很難令人理解。作家馬爾科姆·格萊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發展了“引爆點”的理念:一種某個理念如何變得流行而引人注目的理論。“引爆點”是由於越過了某個臨界值,每件事情都同時發生變化的關鍵時刻——儘管這種變化形勢已經形成有一段時間了。

理念

馬爾科姆·格萊德威爾把過快增長、衰退、和巧合的事比作流行病,各種理念具有“傳染性”,而時尚代表著流行病的“爆發”,新的理念和產品則是“病毒。”格萊德威爾解釋某個因子是如何“引爆”的——當某個特定群體受到“感染”,他們會把病毒傳染下去。這就是人們所看到的某種款式的鞋子“瘋狂般地流行”,社交場合的吸菸會“上癮”,某種犯罪變成了“潮流”。廣告就是讓我們受感染的一種方式。

有幾個重要的因素可以解釋清楚某個理念是如何“引爆”的:

1。 少量原則。流行病只需要一小群人感染,然後傳染給別人。疾病的傳播很明顯就是這樣:是少數的社交活動廣、經常旅行的那些人使得疾病的全球性傳播和區域性的爆發顯得不同。同樣,口耳相傳是資訊傳播的主要形式:那些說得最多(同時也說得最好)的人創造了各種流行病般的理念。這樣的人有三種:聯絡員、專家及推銷人員。

— 聯絡員透過他們的社交技能和人們交往,把人們帶到一起。他們是“流行病”傳播的關鍵作用劑,因為他們和不同關係網的人們進行交流。掌握“較弱”的聯絡(一種友好的、表面的聯絡)的人可以把思想傳播的更遠。

— 專家——資訊專家——也經常和人們打交道,但關注的是別人的需求而不是自己的。這些人通常最具有發言權。教師們也在專家之列。

— 推銷人員思想集中在和別人之間的關係上,而不是資訊。透過掌握非語言交際和“機動性模仿”(模仿別人的情緒和行為以博得信任),他們的銷售技巧在說服別人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 粘著性因素。不管是產品還是理念,它們的吸引力和在交流中決定能否得到傳播同樣的重要。要達到某個引爆點,各種理念得讓人非注意不可,並有“粘著力”。(如果某樣東西沒有吸引力,人們會拒絕考慮它會如何得到傳播。)資訊時代創造了黏著性方面的問題——我們面臨的“雜亂”的資訊會使得使得一些產品和理念被忽視。要讓產品和理念如流行病一樣傳播,關鍵是別讓自己的資訊消失在這些雜亂的環境裡,確保你的資訊有“粘著力”。

3。 環境威力法則。資訊環境的變化可能會引爆一種流行的時尚。考慮到人們所處的條件、環境、以及他們的特點,可以透過改變他們所處的環境來控制引爆點。這對商業活動,從員工的表現到銷售的實現來說,有許多的隱含意義,

有關引爆點的一個例子是“破窗理論”。當某個人看到一扇破窗戶的時候,他可能會認為沒有人管它,這就很有可能會誘發他去實施犯罪。這樣,輕微的罪行會引發更為嚴重的罪行,結果產生犯罪的潮流。20世紀90年代,紐約市的警察局長威廉·布拉克斯頓(William Braxton)就利用了這一理論。對輕微犯罪的“零容忍政策”(如逃票和恣意破壞公物等行為)使得總體犯罪率大大降低。儘管其他因素也可能會使犯罪率降低,但該例子突出了環境威力法則。

實踐應用點睛

§ 選擇一個讓人非注意不可、有吸引力的主張或理念進行傳播。瞭解是什麼使得它具有吸引力,在關鍵的接觸人群中突出這些因素。

§ 識別並